资源城市转型的枣庄样本:经济变"轻"变"绿"
2012-11-29 17:31:45 来源:大众日报
工业转型 “燃料”变“原料” 推动结构升级
5月19日,联想集团投资180亿元建设百万吨烯烃及精细化工基地项目,在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奠基。这是继新奥、韩国SK之后落户枣庄的第三个投资过百亿的项目。由于该项目占据了煤化工产业技术的最高端,标志着枣庄以煤化工产业为突破口的工业转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首先是工业转型。在枣庄,煤炭、建材两大行业对地方财政直接贡献率高达40%,如果加上相关产业,比例接近50%。转型之前,枣庄必须考虑清楚:煤炭产业的位置怎么摆?降耗又能带来多大发展空间?
他们算了两笔账。
一笔煤炭账。当时卖煤来钱最快,但不可持续。而从价值链上看,煤炭产业的链条越长,附加值就越高。把煤炭转化成甲醇可增值4倍,转化成醋酸可增值10倍,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可增值近80倍!因此,深加工的文章值得做。
一笔水泥账。2007年枣庄水泥产能3100万吨,仅占全市GDP的3%,能耗却占25%,砍掉1000万吨水泥,只影响1%的GDP,腾出的能耗空间用来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效益将数倍增加。
两笔账算出了枣庄工业转型和节能降耗的必要性。
不必抛开煤炭资源“另起炉灶”,但必须依托煤炭资源精耕细作——拉长产业链,努力把煤炭“吃干榨净”。在煤炭市场非常火爆的时候,枣庄有意控制了开采量,努力变“卖燃料”为“卖原料”,先后新上了总投资559亿元煤炭精深加工项目51个。这是2007年前累计投资额的8.4倍。枣庄已成为我国产品最多、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煤炭深加工基地之一。同时,加快水泥等耗能产业结构调整,对小立窑、小火电等分别实施了“全国第一爆”,关停量全省第一。
打响煤化工战役,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也同时展开。一手抓优势产业的提升改造,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植壮大,机床、新型建材、锂电新能源等8大工业集群发展和升级迅速推进,一业独大变为多业并举。
老产业焕发青春,新产业蓬勃向上。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煤炭的转化,枣庄每年生产的醋酸和醋酐占到全国的七分之一和三分之一。枣庄市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全省的31.3%,中小机床跻身全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锂电池位列全国前三位。
产业还是那个产业,产品和技术却已今非昔比。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可枣庄的金属切削机床销售额同比增长47.2%;玻璃产能全国过剩93%,停窑率26%,但枣庄的产品超薄、超厚、超大、有色,适销对路,同比增长90%。
不但卖产品还能卖技术。兖矿国泰公司的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气化炉技术于2008年出口美国,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大型成套技术。截至目前,该技术已向国内外企业转让60余台套,获得技术转让费约3亿元。
枣庄市重点项目办主任梁家和博士告诉记者,枣庄的工业转型,现在还只能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500多亿的煤化工和精细化工项目,目前正处在建设的密集期,对财政贡献有限,这些项目投产达产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后,效益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上一篇:台儿庄古城出总体规划打造抗战名城
下一篇:枣临高速全线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