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通过调结构转方式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世界性难题
2012-03-07 08:28:28 来源:枣庄网整理
-
专访枣庄市市委书记陈伟,畅谈枣庄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煤城发展到旅游名城的华丽转身。
陈伟说,九十年代后期枣庄的煤炭资源开始枯竭,这样的一座城市濒临了枯竭,自然而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面临一个非常难的困境。面对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形势,2008年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了城市转型战略,着力打好以煤炭精深加工为突破口的工业转型战役、以台儿庄古城重建为突破口的服务业发展战役、以棚户区改造为突破口的新型城镇化战役“三大战役”,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现在必须要式行这样一个战略转型,其实很多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都在做探索,但是有一些城市的这些领导跟我说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有培植起来,但是旧的这些煤、钢等等这样一个资源型的它又不能再生产了,甚至要面临部分停产了,中间会不会有青黄不接的时候,有那么几年也许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旧的增长不起来,数据包括财政各方面都会受影响?
因为资源枯竭了,产业就在衰退,新的产业还没有培植起来,所以而且像这样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新的产业培植是非常难的,这是一个难题,可以说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不仅是我们中国的难题,也是国际性的难题,至今为止还没有很好的破题,像德国的鲁尔被公认为现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比较成功的一个样本。我查了前几年的数据,鲁尔在二战时期是德国最发达的地区,相当于我们中国的上海,它资源枯竭了以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它开始实施城市转型,德国政府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配置了产业,像航天、机械等等,同时又配置了5所大学,就是这样子强有力的支持下转型了30年,那么它是个什么情况呢?它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低于德国的平均水平三个点,它的失业率高于德国平均水平的三个点,这说明鲁尔仍然在德国的中后,它并没有回到它当年的辉煌,所以说也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难题咱们又遇到了新的要求,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提出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共赢我们,就是我们一个资源型城市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反过来我们现在有节能减排的刚性约束,这就给我们资源型城市转型可以说难上加难,对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统一我们的干部群众呢?我们打了个比方,我们用一箱油的理念去统一干部的思想。如果把发展比作是赛车的话,那么这个能耗空间和环境容量就是汽油,过去的发展不管你用几箱油,看谁跑的快,现在游戏规则变了,只给你一箱油还要看谁跑的快,跑的远,这就要求我们优化赛车的结构性能就是调结构转方式,用尽可能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效益。
2007年的时候我算了一笔账,当时我们的水泥产能可以说创造的GDP是30个亿,销售收入100个亿,创造GDP30个亿,只占我们当年GDP的3%,但是这3%却消耗了我们25%的能耗。所以如果我们砍掉1%的GDP,就可以腾出8%的能耗空间,如果用这8%的能耗空间我们去发展效益更好的,这样的一些产业,比如像煤化工,那么我们就会创造水泥10倍以上的这样的一些效益,这样的话我们就通过这样一种调整就会实现原来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样子它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并不是一对矛盾,可以实现双赢,鱼和熊掌也能兼得。所以我们有一句话,我说“落红并非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样通过结构调整来优化我们这辆赛车的性能,让它跑的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