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托底“稳增长”发改委上报方案
2013-07-20 16:00:12 来源:经济观察报
长期考验
即便是准备出手为中国经济短期“托底”,李克强也依然希望这些政策能够实现与长期调整目标保持一致。在7月16日的企业家和专家座谈会上,他明确称,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
李克强7月16日座谈会的与会者包括:中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央行行长周小川;保监会主席、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项俊波以及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等人。
刘鹤是公认的改革派核心智囊之一,他参与了过去10年间几乎所有重大宏观调控政策。他也被普遍视作金融自由化的支持者,并认为金融将在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努力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刘鹤一直积极主张中国通过改革,来实现拖延已久的经济增长模式向消费者主导的结构性转变。
项俊波曾在一本名为《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的书中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中国1992—2007年经济结构失衡程度不断加剧,并向重度失衡转变;认为中国“失衡并增长”现象隐藏着巨大风险。并提出了低碳经济型结构调整战略、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市场导向型金融结构调整战略等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五大战略。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根据形势的发展,整个经济的发展随时有调整,李克强的底线还是要保的。“不一样的是,他更多要考虑长期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保持增长的可持续性,另外要控制一下金融风险。”
也有保守的看法。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对经济观察报说,到明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是7%以下了。而所谓的改革红利,真要释放的话,可能还是要等到2014年的下半年,才可能会出现红利的兑现。这还是一个相对比较乐观的看法,很难想像改革预期能把经济增长大的趋势能够扭转过来。
7月16日晚间,李东生发布微博称,“今天上午参加国务院经济工作座谈会,克强总理和国务院及各部委领导认真听取了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意见,我也向总理汇报了行业和企业的情况,提出几项建议。总理也谈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思路和做法。总理不但关注宏观经济走向,也非常关心和了解企业微观运作。”
IMF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应实施金融系统改革,让市场力量而非行政力量发挥更大作用;让国有企业上缴更多红利等措施,如不采取这些措施,中国经济可能骤然减速,到2020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一半至4%左右。
7月18日,李东生又发微博评论IMF的报告称,“国内经济学家主流意见也是如此,政府不应再撒钱刺激经济,要发挥市场力量。”
上一篇:省部级贪官多与开发商有关联
下一篇:习近平冒雨考察武汉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