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百姓生活 > 正文

郑州百年老宅遭政府征迁 南水北调曾为其绕道

2014-01-03 10:56:21   来源:新华网   

      然而,张贴在村内的征迁公告,却彻底打破了村子的宁静。郑州航空港区银河办事处庙后安村合村并城指挥部的公告显示,这里的征迁工作将在2014年1月15日前完成。

      尴尬 南水北调绕道,其实就在几年前

      在配房内居住的安保山、李菊梅老两口,一个76岁,一个72岁。“我们安家在这里居住200多年了,一共经历了18代人。以前这里还有正房、厢房,更高更大,‘破四旧’时都被拆了,留下来的这些配房,主要是祖上招待客人用的。”

      说起老宅的历史,安保山如数家珍。在他的记忆里,这里闯进过日本兵,住过即将渡江的人民解放军;土改工作组在后院小楼的二层开会,动员农民斗地主;还有几年,全村人都坐在这个院子里吃大锅饭……2012年8月29日,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曾以《命运交叉的老宅》为题,用8000多字的篇幅,对安氏古宅进行过图文并茂的详细报道。

      在安氏后人指引下,大河报记者在另一处老宅院里,见到了一株树冠庞大的皂角树。新郑市绿化委员会2010年设置的古树名木铭牌显示,该树已有320年树龄。门楼以北的配房后,还有一株树龄300年的皂角树,树冠稍小。

      除了这些古树,此次征迁让安氏后人记挂的,还有村旁占地面积约20亩的安氏墓园。地处高岗,粗大的苍松翠柏连成片,蔚为壮观。“老房子、老树、老墓园,可以说是我们安家的根,意义太重要了。”安保山说。

      几位安氏后人还说,前几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勘察时,工作人员专门避开了古皂角树、古宅和古墓园,“当时,标线都在村里画好又改了,现在大运河绕着村子过”。

      民间存疑 疑问 是文物但不是文保单位,该不该保护?

      对这片古建筑的征迁,我省的古建筑保护志愿者们也同样心焦。河南绿色中原志愿者组织古民居项目负责人彭保红说,他们呼吁保护这些古建筑、古墓葬,是有法律依据的,因为它们是官方认定的文物——在2011年公布的“三普”名录中,庙后安村的安宝山门楼、安氏墓地(清)、安氏墓群(汉)等6处古建筑、古墓葬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在郑州的网络问政平台上,新郑市文物局回应网友称,庙后安村的古宅不属于国有文物保护单位,无法纳入国家直接保护管理范围,“三普”时该局对古宅进行了登记,但最终未被批准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局只能建议保留。

      对此,彭保红认为,既然经过文物普查已被公布为文物点,这些古建筑、古墓葬就是法律意义上的文物,“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的是所有文物,而不仅仅是文物保护单位”。

      大河报记者查询发现,郑州市曾在发布《我市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时表示,名录包括8651处国家文物局审核通过的不可移动文物,为其纳入法律保护体系,切实做好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四川男子“嫖宿幼女”被诉强奸罪 为全国首例
下一篇:院士逐一回应学术造假质疑 称举报者提荒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