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约20万儿童失踪 对买婴者几乎不追刑责
2013-06-02 10:00:3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宝贝,你在哪里?”
这六个字说完,有的家长已经泪流满面,互相搀扶着,去寻找自己孩子的画像。徐剑锋的母亲杨苏慧站在儿子的画像前,一动不动。和她交谈,说不了两句,她的眼泪就涌了上来。杨苏慧带我到艺术馆门外的“寻子车”旁,车上也贴着儿子的照片。
杨苏慧:这个就是丢之前的几天,刚好也是六一儿童节,我带他去玩,照了照片,6月5日就不见了。
到今年的6月5日,徐剑锋就整整失踪22年了,算起来今年已有26岁。
杨苏慧:我的记忆里他始终是丢失前的那种影像,我们就留下这5张照片,我们想看他就是这些照片。
观众逐渐多起来的时候,有人在画像前与失踪儿童家长交谈。有的一幅画接着一幅画记录下每一个孩子的信息。
参观者:我是特意从江苏常州赶过来的,我就想了解这些孩子每一个身上都有一个故事发生,我就心里很难受的看着,我就没有能力改变它,假如我有能力我一定尽力改变,我不希望再有这种事情发生。
参观者:东西才可以买卖,人是不可以被买卖的。她作为人被买卖,这个人格上的侮辱,没有尊严感,被物化的这种感觉,那是非常非常痛苦,不是身在其中的人根本无法了解那种耻辱感。
在观众里,记者发现了四个结伴同行的女孩,她们选择在这里度过儿童节。孩子们告诉我,她们是燕郊三河市第六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一个女生向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小学生:我挺奇怪的,为什么有人会愿意从别人手里买孩子呢?
小学生:又不是自己生的,还让别人那么伤心。
小学生:对啊,损人不利己啊。
听到这样的疑问,记者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们解释。采访中李月领说,他的这次画展不单单是想要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也是一种拷问,对这个社会、对人性的拷问。展览中除了画像、纪录片,还有雕塑作品,来自李月领的破碎的孩子,雕像的头部破碎了一块,就像失踪儿童定格在父母脑海形象。上午11时,根据寻子车的主人肖超华的事迹改编的微电影《寻找》开始放映,电影里肖超华的扮演者——邱东江,他正在给家长们写寄语。
邱东江:当我真正看到肖超华的时候,其实我很佩服他们,他们很坚强。今天六一,我真的希望他们能早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