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百姓生活 > 正文

朱令再成焦点

2013-05-11 08:56:34   来源:联合早报   
      “大麦俯身偃,海滨有低地,巨风动地来,放歌殊未已。”豆蔻年华的北京女孩朱令不会想到,她在高中时翻译的美国诗《大麦歌》,会在二十多年后的中国网络上脍炙人口,还被人谱曲传唱。这不光是因为她过人的文采,更因为她坎坷的身世。

      1973年生的朱令今年40岁了,但被媒体问及年龄时,她还会吃力地回答:“22岁。”她的记忆还停留在风华正茂的大学时光,停留在1995年被人二次投放铊毒之前。

      那时的朱令,是清华大学民乐队主力、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还曾被同学误认为杂志上的歌星王菲。而现在的朱令,全身瘫痪、大脑迟钝、双目近乎失明,要靠年过七十的双亲照顾来维持日常起居。看过朱令今昔的人,很难不为其神伤、为此愤怒。

      上个月的复旦大学研究生中毒事件,让沉寂多年的朱令案再次成为舆论焦点。由于怀疑嫌疑人是因家族背景而逃脱法外,不少中国网民除了要求北京警方重启此案外,也到白宫请愿主页上呼吁美国政府介入调查,甚至有业界人士发动“金融战”要斗垮所谓嫌疑人同党。

      上述激烈举动引起另一些网民反感,是否应对朱令案进行“民间审判”也引发激辩。各方压力下,沉默许久的北京警方本周回应称,此案因年代久远、物证灭失等原因无法侦破,并强调工作过程“未受到任何干扰”。

      好不容易出现当局的声音,却并未让事态朝积极方向转变。网络上道德争论依旧,金融战也还没停,朱令父母更大表失望:警方的回应并未解答他们的重重疑问。

      朱令案的各方喧哗,折射出民众对当局的深层不信任。这不信任,源于警方立案两年后才传唤嫌疑人并将其释放,源于朱家多年来要求公开调查信息却被一再回绝,源于朱令的名字在微博上一度成为无法搜索的敏感词……这一切都让民众觉得“背后一定有些什么”。

      朱令的悲惨遭遇,固然不能成为网民肆意揣测、私设公堂的道德庇护,但当局拖沓敷衍的动作,含糊其辞的声明,不正是在为这些不法行为提供土壤?官方的不作为和不公开,如同为朱令案披上一块黑幕,任由各种见不得光的闹剧在其间滋长,并最终反噬那双盖上黑幕的手。

上一篇:食品高涨拉升4月CPI PPI跌幅超出预期
下一篇:蔬菜价格是CPI走高主因 今年物价不会现大幅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