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指南 > 正文

古滕国考略

2013-04-20 17:08:00   来源:滕州旅游   
      滕国,历史久远。滕国古都内城遗址今仍存在,外城城廓已经消失,故只能依据文献记载及当地世传,列举部分遗迹及地名撰写寻访漫谈。随着滕州市对滕国故城的开发重建,特撰文,旨在提供历史资料与参考讯息。
      滕国古都
      滕州市西南7公里有滕国古都及故城遗址,史载4600多年前黄帝第十子曾在这里建立滕国,历经五帝到夏商朝代。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封他的异母弟叔绣来这里再建滕国,这是西周时代的滕国。史载滕国古都周长折合今天的长度约14里。古都内有子城,即内城,内城至今仍存,东西呈长方形。土筑的城墙遗迹上植遍了树木。内城的东北隅有隆起的土台是文公古台遗址,台上存有历代建修的滕文公庙,庙前有唐代古槐今名唐槐。在文公古台南有灵沼遗址,再往南即是战国时孟子讲学的上宫遗址,今仍是隆起的高地,南半部分因年久河流冲击已成为荆河的河床。文公古台的东北今存西周时代的城墙,有西周、春秋到战国时期的文物出土。滕国古都今称滕国故城,滕国故城是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滕州市政府拨款重建了滕文公楼,修缮了历代保留下来的古迹,增置了碑林及人文景观供游人观瞻,供考古学者和历史学家考证。
      滕国古都外城廓遗迹今已不存在,但世传的遗迹及古地名至今仍存传。滕国古都在今姜屯镇境内,由内城往东再向北3里,即宋王楼村西南,有一座不知建于何代的石坝,为东南西北走向,世传这里是从薛国到滕国通往任国(今名济宁)的古道,这条古道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地图上还有记载。石坝横卧在东北西南走向的古沟上,当地称石坝叫“吊桥”或“干石桥”,称古沟或古河沟。从石坝往西再向偏西南约3里的古沟,水流自东向西,经李楼、燕庄二村入庄里村南的小河。古沟在李楼村内深约10米,上有多墩石板桥,世传这是滕国古都的北门桥,与内城的北门遗址直南正北相对,桥下的古沟世传为滕城的护城河,到上世纪60年代,这里大树参天,百鸟和鸣,成为夏季消暑的绝佳去处。由燕庄西1里折而向南约2里是西滕城村,该村西地名叫“西海子”,世传这里是外城西边的城壕。由该村再往南2里是荆河河道,再往东3里许是上宫遗址。到上世纪70年代,滕国古都内多有地下文物出土,其中有“金人”,当地叫它“阴阳老”,是状如手指头大小的青铜制品,传说是古代的货币。东滕城村村民朱兰喜在灵沼遗址里取土时,无意中发掘出一陶坛秦代“半两”青铜制钱,此后交县博物馆收藏。
      经管理人员同意,他还留下两枚作为纪念,其中一枚送给笔者珍藏至今。在古都遗址的周边地区多有汉代古墓葬,有“五铢”钱出土,是笔者在发掘现场亲手所捡。在古都遗址内开挖河道时,曾发现了唐代始建的雍城遗址,庄里管区的总支书记王洪泉专来询问笔者,笔者依据文献记载和当地世传回答,是李元婴最初建立滕王府邸和滕王阁的遗址,滕王阁遗址在今天滕城小学的西侧。
      滕侯陵墓
      滕国古都西北6里有滕侯陵墓,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与当地的世传相同,这里是西周开国国君滕侯错叔绣及其子孙的墓葬群。
      滕侯陵当地世称鬼城子或鬼城,也有城顶、阴城或宝城的叫法。城顶的下面是宝城,宝城就是墓冢。阴城是对王侯陵墓的称呼。到上世纪60年代,这里的原始地貌保存得还基本完好,隆起的土台高约10米,占地约百亩,土台的形状宛如一只巨龟,后来在这里建窑取土烧砖才日渐被毁。今又在此建了大型制砖厂,土台消失的日子将不会长久了。古传龙生九子,其中一子是龟,龟是延年益寿的灵物。土台之北是凫山和峄山,南是荆河西流入昭阳湖,堪舆学家认为是难得的风水宝地,滕侯择此地建陵。巨龟脖颈伸向南,四脚伸开像蠕动状,北边还有小土丘恰似龟尾。据传当时这里古木森森,周围井田里的阡陌纵横,陵墓显得既威严而又壮观。滕国古都西门外有南北走向的神道直通陵墓,到上世纪60年代,神道的东侧还立有金代大定四年的碑刻,后移往县城龙泉塔下,1992年再移至滕国故城碑林。传说土台龟脖颈是当初登宝城的台阶,从这里才可能登上城顶。城顶的西南隅建有古庙,庙会在正月初七,笔者未满8岁时曾跟老家的锡水哥赶过庙会,当时他才11岁。哥弟俩都看到了坍塌的主殿,但殿墙还直立未倒,看到了老人带领儿女在殿前焚香磕头,还见到了卖琉璃嘣嘣的、卖泥娃娃的和卖糖葫芦的,赶会的人虽不是很多却站满了城顶高台,那年是1949年的初春。

上一篇:滕州名人--闵荫南
下一篇:滕州名人--刘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