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指南 > 正文

民国大佬--张锦湖

2013-01-11 15:25:03   来源:翼云网   
      张锦湖(1865-1944年),字仁奎,山东省滕县智山亭社沈庄村(今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沈庄)人。国民党陆军上将,加杰威将军衔。

      张锦湖家能自给,世代耕读。其幼年时天资聪颖,滕县衙门捕快沈君将其收为关门弟子。他苦练武术,精湛单刀,及至弱冠,已是滕东一带颇有名气的武师。自幼习武的经历,使他非常羡慕古人结义称雄的事迹,也和当地的一些名士,结为好友,如张象珍、张飞等人。青年时,张锦湖看到清政府吏治腐败,内外交困,国家处于危亡之中,就立志要保国救民。  

      清末,山东境内连年灾祸,瘟疫肆行,很多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还有许多人铤而走险,落草为寇。张锦湖一家也难逃此厄运。为了生计,他接受了好友张飞的邀请,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2月2日深夜,携带一把铡刀,偷偷离家出走,徒步行至台儿庄。因无盘费乘船,只能滞留此地乞食为生。后偶遇一南下货船,急需装卸帮手。船主见张锦湖身高力猛,便收留他在船上暂作帮工,随船南下。经扬州到靖江,经张飞介绍,到黎天刚部当兵。后又到海门巡防营当兵,辗转驻守江浙各地。  
    当时,青帮“礼”字辈、扬州人朱奉先开堂收徒。在朋友引荐下,张锦湖入拜朱奉先为师,为“大”字辈,宗名“张大局”。张锦湖凭借出众的武艺,屡立战功,被管带徐宝山提升为队长。  

      以后,张锦湖以刀会友,交结了众多的江湖义士。一时名声鹊起,身孚众望,被誉为江淮“三把半单刀”之第一刀。朱奉先谢世后,张锦湖接任了掌堂,成为当时青帮中极有影响力的老字号人物。后来在上海叱咤风云的黄金荣,人青帮时,也拜其为师。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锦湖经徐宝山推荐,到芜湖水师任职。在此期间结识了同盟会元老张居正,由他介绍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革命阵营中的一员。1908年,张锦湖回苏中担任军职。主要任务是在新军中传播革命思想,联络革命志士,秘结盟社,为以后的武装推翻清王朝作准备。  

      张锦湖执掌香堂,结盟建社,在革命阵营内部、军旅和民间都有很高的威望。其影响力也为 孙中山 先生所重视。1911年夏,接受中山先生之约,张锦湖亲赴澳门,与中山先生共商江准流域国民革命之大计。会谈结束后,张锦湖携带中山先生的手谕,回到军营,进一步联络各地志士豪杰,认真细致地策动驻守江淮各地新军和巡防营等,作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浪潮迅速波及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拥护国民革命。张锦湖所在的部队正驻守镇江。在他的策动下,于11月7日宣布起义,成立了镇江军政府,并推举营长林述庆为都督。同时,张锦湖又耐心地调解当时的革命军首领徐绍桢、徐宝山和林述庆之间的个人恩怨,使他们摒弃前嫌,联合各地力量,成立江浙联军,准备一举攻占南京。  

      取南京是一场大战役,各方面安排都很周密。根据分工,张锦湖利用自己在帮会、社团等组织中的影响,联络苏中的名类军事武装,筹集军需粮草;以协调员的身份与同盟会领导的军队取得联系,让他们协助攻打南京。11月中旬,江浙联军会集镇江,由徐绍桢任总司令,张锦湖率领第一军,参加南京攻坚战。

上一篇:枣庄记忆(三)
下一篇:枣庄铁道游击队史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