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基金侵权面面观
小中大2013-03-16 11:27:44 来源:金融投资报 点击:
而结合银河基金自购的两只股票型基金规模来看,其自购的原因或许是为了避免触及清盘红线。2012年11月30日,银河自购银河蓝筹精选600万元,而2012年四季报显示,该基金资产净值为7339万元。银河蓝筹精选的规模已经离5000万元清盘红线所剩不远。而剔除自购银河主题策略的700万元,去年四季报显示银河主题策略规模只剩4451万元,一只脚已经踏过清盘红线。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表面上延后披露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但此举客观上违背了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侵害。而且,即便诚如基金公司所说是由于工作失误造成的,那么这在侧面上或许也反映了公司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投资者利益的漠视,而且“拒绝向投资者道歉”的表态更透露出银河基金的傲慢。
具备条件却不分红代表公司:泰达宏利基金
投资基金,净值不断上涨的同时,基金又积极分红,这无疑是投资者最盼望的事。不过,迄今为止,基金市场上仍有不少基金自成立以来就没分过红。
据WIND数据统计,在普通股票型、混合型与债券型基金中,成立时间超过两年,基金净值在1元以上,但一直没有分过红的基金共有50只,当中成立时间最早的为泰达宏利效率优选。该基金成立于2006年5月12日,成立之后,基金净值节节上升,并于2007年8月达到2.4元。当月27日,该基金对基金份额进行拆分,拆分前单位净值为2.4052元,拆分后基金净值变为1元,持有人原来每1份基金份额拆分后变为2.405份。
然而拆分之后,随着市场的逐步走低,泰达宏利效率优选的净值开始逐渐下滑,甚至一度低于0.5元。时至今日,该基金的净值仍然低于1元,因此不具备分红条件。这令不少投资者感叹:“具备分红条件的时候,基金不分红,现在净值涨不上去,分红自然也成了泡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民投资基金,收益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来自基金的分红,二是来自基金买卖差价,前者主动权在基金公司手中,后者的主动权则在投资者手中。但不论是分红还是差价,本质上还是来源于基金净值的上涨。基金分红是基金产品设计的基本制度安排之一,是投资回报的体现方式的一种,目前市场上有部分基金业绩上去了却不分红,一方面是想做大基金规模,再者就是与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相关,规模越大,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越多。”
上一篇:铁路实际资产被质疑低估
下一篇:国华人寿保险代理宝冶民生误导退休老人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