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反腐手册编纂人员:有人做了测试题直冒冷汗
2014-01-18 09:32:36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反腐还得靠制度
狄小华说,当初他们并没想到出“试题”,但两万字的报告没法做到“通俗易懂”。为了有更好的效果,检察院与狄小华商量后,决定出“试题”并编纂成册。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梅琨说,传统意义的预防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落差。在贪官落网,接受审判时,自白书往往都是“千篇一律”,甚至可以称为“固定格式”:主观上放松自己的要求,客观上环境在变化……虽然话说得不错,但这些都只是表象,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缘由。完成这个手册后,他们看到了想要的结果。
环球人物杂志:目前发了多少份?
梅琨:在鼓楼区发了2000本左右,主要给辖区预防协会的成员单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
环球人物杂志:大家做后什么反应?
梅琨:总体上,大家对手册是肯定的,觉得和之前接触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不太一样,除自测内容外,手册还有心理学专家详细解读腐败的“事故多发地带”,如遭遇仕途受阻、配偶责备等,避免了灌输和说教。不过,听说有人做了直冒冷汗。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认为“是否渴望婚外情”这样的问题太直白,当初怎么考虑的?
狄小华:因为我们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职务犯罪罪犯确实面临这种诱惑,他就是这么想的。也给自测者看,你是什么想法,发展到哪种程度,这是非常贴近实际情况的。既然是自评,就不需要隐晦表达。我知道一些人对试题有偏见,所以打算尽快将报告和试题集结出书,让人们了解我出这些“露骨”题目的原因。
环球人物杂志:一个官员做后的得分,是否能准确说明其与腐败的距离?
狄小华:不一定,这不是标准的测试,就是一个自我评估。准确地说,这个册子要达到对另外一个人的评估,难;但作为自身的评估来说,是没有问题的。若是要让一个机构通过这个册子来了解一个人的想法,这是胡扯。
环球人物杂志:你们做过这套题吗?
梅琨:我做过,做的时候确实感到很有意义,因为人性都是有弱点的,所以教育是必要的。但教育不是万能的,制度约束和内外监督是不可或缺的。我自己是检察官,应当对自己有更高要求。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质疑,一本小册子怎么能解决腐败。你们怎么看?
狄小华:这是一些媒体的误读导致的。此前媒体报道只关注了手册里的自我评估题,忽略了其他部分。其实制度才是反腐最重要的东西。但制度怎么深入人心,让执法者严格执行,司法者严格司法,守法者严格守法?这需要心理学来帮助。制度老沉不下去,也没用。我认为,自我评估也不是一个标准的心理测量,它只是满足现实教育的需要。
梅琨:自己来做,自己评价。这也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警醒。当然,手册也有它的不足,因为手册只是发给大家自评,不回收,因此也就收不到大量有效的反馈意见,意味着不知道试题的效果如何,还希望有好的团队来给我们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