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反腐手册编纂人员:有人做了测试题直冒冷汗
2014-01-18 09:32:36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
近日,南京推出反腐新招——《公职人员职业风险自我认识、评估与调适手册》,意在用量化测试手段探测腐败心理轨迹,预防职务犯罪。不过,手册内容发布后,却引来不少非议。“你对当官或升官的渴望?”“你对婚外情或婚外性生活的渴望?”等问题,更是被人诟病“过于直白”。对于外界的种种质疑,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采访了“反腐手册”的编纂团队,详细了解了手册出炉的台前幕后。
公职人员的特殊“礼物”
2013年12月,南京市鼓楼区的公职人员陆续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公职人员职业风险自我认识、评估与调适手册》。在手册中的“自我评估部分”,首次为公职人员详细设计了腐败指数34问,从动力因素、调节因素、特征因素、心态因素、潜意识等5个方面测试其腐败风险。官员对每道题的认同度从低到高分5档,分别计1到5分,得分越高意味着腐败的风险越大。除了测试,手册还解读了职务犯罪的心理变化规律和控制风险的方法。不过,该手册只用于自评,并不上交测评结果。
据了解,《手册》是由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和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共同完成的。课题主要负责人,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狄小华告诉记者,他们设计这份试题,是希望让公职人员认识犯罪动因,了解自己,正视风险,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避免职务犯罪的发生。
然而,一些媒体和网友并不认同编纂者的看法。有网友认为“南京这类测腐方式纯属扯淡,是逼迫官员去说谎,人都有欲望,除了自律主要还得靠他律。”一些媒体也说这是绣花枕头、花瓶政策。不过,也有评论称“对于测腐试题没必要过分指责”,“如果仅仅把这当成反腐的一种调料,并不会影响制度反腐的推进,那就没必要过于敏感。”
与罪犯面对面
“这绝对不是拍脑子就能想出来的。” 对目前的一些质疑,狄小华有些激动。他解释说,为了完成《手册》,整个团队访谈了47名贪官、收集了200多份问卷,还研究了三大领域职务犯罪情况,才总结出来,整个过程耗时5年。
其实,这项研究狄小华“酝酿已久”。因为从事刑事法学、犯罪学等研究工作多年,他对贪官的腐败过程一直比较关注。一次,狄小华在工作中偶然和鼓楼区检察院的一位领导聊起自己的想法,而对方也正想找学界的专家探讨此问题。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合作意向。两方的分工很明确,狄小华带着他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四五人的团队负责访谈、制作调查问卷以及完成调查报告;鼓楼检察院则负责“外围工作”,与关押职务犯罪罪犯的监狱等方面沟通,并提供尽可能的方便,给后续的访谈“开路”,这个团队由院长亲自带头,成员有七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