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焦点 > 正文

专家否定“三峡蓄水诱发地震”说

2013-12-16 08:39:28   来源:京华时报   
      泥沙淤积情况怎样?西南大旱和三峡工程真有关系吗?……兴建20年、枢纽成功运行10周年,记者向权威专家请教并走访三峡坝区、库区及下游多个地方,试图梳理解读“三峡工程”上的诸多疑问。

      □焦点1 泥沙淤积埋大坝? 百年内维持200个亿的库容量

      质疑: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最主要问题之一。

      调查: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以此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近年研究表明,三峡水库泥沙入库量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水库上游来沙减少趋势仍然持续。

      专家:三峡工程试验性

      蓄水阶段性评估项目组组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认为,一方面因为上游不断实施水土保护工程;另一方面,三峡上游新建了一系列水库,对泥沙有一定拦截作用。他表示:“随着上游新建各大水库的蓄水拦沙和上下游水库的联合调度,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总体会进一步缓解,三峡水库可以在100年内维持200个亿的库容量。”

      □焦点2 地质灾害因水起? 第一年后灾害锐减并趋缓

      质疑:三峡地区历史上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记载的大型崩塌滑坡就有10余处之多。三峡蓄水以后,库区地质灾害情况如何?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9月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至2012年8月31日,三峡工程库区共发生新生地质灾害灾险情401起,其中湖北库区112起,重庆库区289起。在这401起地质灾害险情中,绝大部分发生在试验性蓄水第一年(2008年),占总数的83%。

      此后,随着库岸逐步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发生率锐减,并渐趋平缓。

      库区2008年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地质灾害“零伤亡”。

      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陈厚群院士表示,鉴于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水库蓄水后两岸高陡岸坡危岩崩塌险情难以发现预测,同时库区近年来城镇规模和人口的扩展,土地开发建设致灾危险性不容忽视,对地质灾害防治仍需高度重视。

      □焦点3 蓄水诱发大地震? 不可能触发汶川地震

      质疑:近年来,一旦我国西部地区发生强震,就有人把矛头指向三峡工程。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调查:三峡工程蓄水后记录到的最大地震,远小于初步设计论证报告中给出的预测值。对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来说,蓄水只可能触发距离库区较近且已接近极限状态的发震断层,库水沿断层深层渗透导致其抗剪断强度降低,是触发地震的主要原因。库水向外渗透距离不会超过库岸第一分水岭,一般距库岸边约3到5千米。

上一篇:山东10城市陷重度污染
下一篇:天津今日起汽车限购 明年3月1日起尾号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