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院长称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美国也有国内问题
2013-11-12 09:24:51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我们现在和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正在改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在周边环境的事实是菲律宾和日本与我们是对抗关系,而且这种对抗是比较严重的,在短期内不能解决。
我们现在周边环境的局势从大的范围上讲,改善关系是主流,但从对抗程度上来讲,日本和菲律宾的问题确实是日益严重了。
《中国经济周刊》:有人把中国国家领导人密集访问东南亚形容为“集中发力东盟外交”。习近平主席更是在出访印尼时提出要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您如何看待我们和东盟的关系?东盟会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吗?
阎学通:我不同意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这样的说法。重中之重这种说法给人的感觉是,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把一切都解决了。我们现在的周边外交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我们和俄罗斯的双边关系,这使得我们在北部和西部有了一个安全的大后方,难道我们和俄罗斯的关系就不是重中之重了吗?
我们可以说,在我国周边西部、北部相对稳定,和东边日本的关系在短期内不能改善的情况下,东南亚是我们现在周边外交的一个主攻方向。
命运共同体的涵义远比经济共同体更加深刻,这个共同体意味着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全面发展。我认为我们只要坚持习近平主席那次讲话的方向,到明年年底,我们和东南亚国家的发展将会非常有成效。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中国是否还应该继续坚持不结盟政策?
阎学通:我们从1982年开始执行的不结盟政策实际上是一个弱国执行的政策,今天的中国如果不放弃不结盟政策,只会给我们自己制造更大的国际安全困难。
很多人误以为我们搞不结盟政策,可以避免和其他国家形成零和关系,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正是因为中国不结盟,不给周边国家提供安全保障,所以才会让周边国家恐惧我们,导致形成了零和关系。
美国虽然处于物质实力增长缓慢的状态,但它仍是世界上拥有盟友最多的国家,它至少有42个不同类型的军事盟友。相比之下,不结盟政策使中国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盟友。缺乏盟友已经成为中国在改善国际环境中面临的最主要难题。
为防止被国际社会孤立,中国需要对不结盟政策进行调整,结盟的策略可以帮助中国增加真实战略伙伴的数量。到2023年,中国将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20个左右的盟友或全天候的战略伙伴关系。这虽然远少于美国的军事盟友,但已经是一个初具规模的稳定的战略同盟体系。
目前,具有成为中国盟友潜在可能的周边国家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孟加拉、老挝、柬埔寨。这些国家都面临着美国的战略压力,因此需要借助中国增强自己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