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焦点 > 正文

清华院长称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美国也有国内问题

2013-11-12 09:24:51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奋发有为的外交新政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周边外交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周边外交网络,成为中国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领导集体大力推进周边外交,进入10月后更是对东南亚进行了一系列密集访问:10月2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尼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0月9日至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在文莱举行的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八届东亚峰会,并对文莱、泰国、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在10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强调,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在阎学通看来,中国的外交政策正在发生着方向性的根本变化。

      “从韬光养晦变成奋发有为,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阎学通直言,“过去之所以要韬光养晦,是因为我弱你强,我们向国际社会示弱,显示我们对所有的事情不介入。而如今的奋发有为则是要向周边国家显示我们的关系是‘我强你弱’,这是根本性质上的变化。”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的外交政策从原来的韬光养晦变成如今的奋发有为,这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外交策略转变吗?

      阎学通: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变化理解成是外交策略变得更加主动,它实际上是一种方向性的变化。过去我们几乎对所有国际问题的态度都是不介入,只和其他国家搞经济合作,不谈外交问题,而现在则是经济和安全问题并重,甚至安全问题还要更优先。

      原来我们国家所采取的外交策略是:以美国为重中之重,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要让位于中美关系。而今后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将成为我们国家外交关系的重中之重,中美关系要服从于周边关系。所以说,这种外交策略的变化不是简单的变被动为主动,它是外交政策根本性质的改变。

      另外我想强调的是,这次习近平主席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推进外交工作改革创新,现在还很少有人注意到“改革创新”这个词。要知道当初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改革,是在除外交之外的所有领域都要进行改革。所以我们把10月底这次外交政策的改革,称作是外交领域开了一次迟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经济周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我国的周边外交,您认为该如何研判中国周边环境的整体局势?目前中国和日本的这种关系是否会影响到中国周边环境的安全?

      阎学通:现在中日关系形成了一种对抗关系,而日本又是我们在邻国中经济规模最大的一个国家,所以很多人以此作判断说中国周边环境日益恶化,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日本的确是我国周边地区的最大经济国,但是日本跟我们的关系仅仅会影响到我们跟东亚各国的关系。

上一篇:外交部:将向菲律宾提供救灾援助
下一篇:穷县重复建设3年毁掉亿元项目 官员称解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