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航空审批冰封6年后解冻 两公司筹建初审获批
2013-06-05 08:50:39 来源:新京报
民航专家王疆民对记者表示,在伊春空难后,行业对安全问题和民航管理进行了整顿。目前,国内航空的基础已经打好,行业内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提升。因此,不难理解民航局此时放开对新航企申请的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六年冰封期中,于2004年、2005年第一波民营航空热潮中建立的民资控股航空公司,大部分未能生存到最后。
多家航企未挺过寒冬
2008年金融危机让多家民营航企离场,最终少数能挺住的航空公司,目前已逐渐走出萧条。
在民航局冰封“新航企申请”之前的2004年,民营资本首次获准进入航空市场。这一年,民航局先后批准了奥凯航空、鹰联航空、春秋航空、东星航空等民营航空公司的设立。
随后两年,民营航空公司阵营里,又增加了深圳航空、东北航空、吉祥航空等新成员。
这几年也被认为是“第一轮民营航空热潮”。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向记者介绍,第一波民营航空的兴起,是因为许多公司都看到了2004年的民航业“一年赚了十年钱”。冲动之下,热潮形成。
有报道称,当时民航局鼓励民营企业组建新的航空公司,国内航空市场因此一下子从三大航空集团扩张到了四五十家航空公司。到2007年审批冻结前,已经向民航局申请的民营航空公司有39家,投入运营的有17家。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对媒体表示,2005年开始,民营资本大举进入民航领域。虽经几年摸爬滚打,实际经营效果远没有预想得好,困难远比预想得多。同时,此前设定的组建航空公司门槛过低,行业一旦出现剧烈波动,实力不强的企业很容易一蹶不振。
资料显示,三大航在最为艰难的2008年共获得国家约200亿元的补贴扶持,虽然没能弥补巨额亏损缺口,但也可勉强支撑。
民营企业就没有这样的待遇。刚成立的公司还没站稳,就遇到2008年金融危机,最终被迫纷纷离场。东星航空破产,奥凯一度停飞,鹰联、深航、东北航等被并入国企。
再加上民航局对成立新航企的禁令,刚刚一下子铺开的场面变回“四分天下”(三大航和海航)。
第一波民营航企热潮后的风霜捶打,最终能挺住的航空公司,已逐渐走出萧条。
奥凯航空在被大田集团收购后重新起飞,主攻支线航空,如今已进入稳定发展期。春秋与吉祥获准运营国际航线及京沪黄金航线,目前均已进入证监会的IPO排队名单。
春秋航空新闻发言人张武安对记者表示,因为正处于IPO期间,不方便透露去年的收益情况。但可以告知的是,去年收入取得了“不小的稳定增长”。
上一篇:人民币持续升值传递什么信号
下一篇:习近平拉美行掀起“中国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