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控枪失败的原因在哪
2012-12-19 10:08:42 来源:腾讯--今日话题
02 美国控枪失败的原因在哪
学界争论不休,大众传媒上让人混乱的说法太多
作为全世界保有枪支最多,人均持枪数量也排行前列的国度,“枪支管理”是美国各界的重要议题。加强枪支管理是否能让民众变得安全成为学界的重要课题,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学界并没有统一看法——在枪支数量与死亡人数、枪支法案与犯罪频率、枪支能否起到自卫作用等各个方面,不同的学者分歧很大,甚至使用同一套数据,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而这样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人们也很难分辨这些“学术争论”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的学术争论,而不是“屁股决定脑袋”。例如,来自哈佛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上人均枪支最多的七个国家,年谋杀率是十万分之1.2,而人均枪支最少的九个国家,年谋杀率是万分之4.4——然而,这种比较似乎忽略了太多的因素,包括国家收入水平、法治水平等等;另一份同样来自哈佛不同学院的报告则明确称整体上“枪支越多,谋杀就越多”,“高收入国家相比,枪支越多,谋杀越多”,“美国各州相比,枪支越多,谋杀越多”。
而在大众传媒上,控枪支持者与反对者更是进行了极为激烈的交锋,双方都想尽办法占据舆论,吸引中立者,为此不惜“制造论据”、“制造事实”,以致在“控枪”问题上出现了太多靠不住的说法。
以下列举的“反对控枪”的理由均不靠谱,但都非常流行
由于美国“控枪”始终未能成功,不妨就看看阻碍控枪的舆论成色如何。
反对控枪者最常举的一个理由是,持枪不仅能够自卫,还能保护他人。有报告称“美国合法持枪公民8年来至少阻止了141起媒体报道过的严重犯罪”,也有学者支持这种说法。但也有持不同意见的人指出,“持枪能够自卫”的效用被夸大了,很多所谓的“持枪自卫”实际上在家庭争吵中对配偶进行恐吓。有研究称持枪自卫者更易成为枪手的目标,更易遭到伤害。而前述的对61起大规模涉枪杀人案件的统计则指出,没有一起屠杀能够被“持枪自卫者”阻止。
反对控枪者宣称,瑞士国民几乎家家有军械,枪支管制很宽松,但却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由此可见控枪没有必要。然而如前所述,控枪已经成为瑞士的重要话题,即便2011年的全民公投没有通过,瑞士各个州实际上已经出台了不少限制枪支的法案,比如枪支不能放在家里而必须放在仓库等,有学者指出,反对控枪者时常举的两个国家瑞士和以色列实际的持枪人数都在减少。
反对控枪者还喜欢举的例子是,1997年英国宣布平民持枪非法后的数年间,暴力犯罪率出现了明显上升。不过据英国官方的文档称,之所以出现暴力犯罪率上升,是因为所取用的是来自警方的数据,而警方的统计方法在那几年出现了变动,导致犯罪率出现了上升。但根据“英国犯罪调查”项目的报告,暴力犯罪率在1997年之后实际上是持续下降。
反对控枪者通常还以美国各地犯罪率与枪支政策的关系来说明“控枪反而加剧了犯罪”,如称“1966年新泽西州颁布了当时全美最为严格的控枪法案,两年后,该州谋杀率增加了46%……1968年,夏威夷州增加了一系列严厉控枪法案,谋杀从较低的十万分之2.4,到1977年翻了三倍”,但这其实是故意误导,实际上从上世纪60年代后半开始,美国因社会结构等原因,各地普遍出现了犯罪率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以首都华盛顿特区为例,从1966年到1969年,谋杀率增加了106%,但这期间并未颁布控枪法案。华盛顿控枪实际是在1977年,反对控枪者喜欢称从1977年到2002年“厉行禁枪的华盛顿特区谋杀率上升了51%”,但实际上只要细看每年数据就会发现,在1977年前后十年左右,华盛顿谋杀率其实保持了稳定。所以说,“控枪反而加剧了犯罪”只是玩弄数据而已。
美国各地犯罪率的差异,实际上与很多因素有关,但反对控枪者往往就直接将其与枪支政策挂钩,例如将华盛顿与一河之隔的不禁枪地区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郡相对比,称华盛顿谋杀率是阿灵顿的23倍。但这里同样忽略了重要原因:华盛顿黑人比例高达50%,而阿灵顿只有10% 不到,而众所周知黑人犯罪率是远远高于其他族裔的。而且华盛顿的控枪政策实际上没起什么作用,因为从别的州“进口”枪支太容易了。另外,纽约、芝加哥等地的高犯罪率也往往被归咎于当地的枪禁政策,但这实际上是倒果为因,这些地区是因为高犯罪率,才实行了严厉的枪支政策。类似的因果乱搭还有,“在1990年至2003年间,美国有35个州采取了更宽松的枪支管理法案……而差不多同一时间段里,美国的凶杀率从1991年的十万分之10.5下降到2000年的十万分之6.1”,实际上,美国整体凶杀率之所以下降,是美国整体治安好转的缘故,硬要跟枪联系上的话,倒不如说是这段时间正好是美国枪支文化退潮期,从1990年左右开始,美国枪支拥有量在持续下降。
反对控枪者还声称,校园不禁枪,涉枪犯罪会减少,并举例称“2004—2008年,禁枪的科罗拉多大学犯罪率上升35%,不禁枪(允许低调携枪)的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犯罪率下降6成”。不说这个样本是否能说明问题,且看看这两所学校接下来的态度吧:“不禁枪、犯罪率下降”的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理事会在2009年,引述一家研究机构的说法称“低调携枪法案无助于减少犯罪”,以安全为由,以9比0的投票决定在该校禁枪,直到第二年迫于诉讼压力才取消决定;而“禁枪、犯罪率上升”的科罗拉多大学持续禁枪政策,直到2012年法庭判了“禁枪令”违法才被迫取消禁令。
“反对控枪”的理由,还有很多,有相对靠谱的,但误导性的说法确实非常多。美国步枪协会(NRA)曾宣称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的数据,该国在颁布严厉的枪支法案后,暴力犯罪出现了上升——结果被澳大利亚司法部长指责称“篡改”数据,并要求NRA在其网站上移除任何来自澳大利亚的参考信息。
相比之下,支持控枪一方给出的证据似乎更为有力,但控枪政策无法得到实行——仍以前述《Mother Jones》调查为例,该调查宣称,62例可查询的大规模枪杀事件中,49起事件枪支是“合法获得”的;使用的武器中,有68件半自动手枪,有35件突击武器,占据绝大多数。这足以证明现行松弛的枪支政策让大规模枪杀事件变得容易。澳大利的经验标明,制定严厉的控枪政策,对防止大规模枪支杀伤是有效的——在严厉的控枪法案出台前18年,澳大利亚经历了13次大规模枪击事件,但法案开始施行后的14年里,再没有一起这类事件发生。
治安形势的整体好转让控枪无力
“反对控枪”的理论流行,美国民众实际感受到的整体威胁其实也在减弱,对控枪的需求就进一步减少。如前所述,1990年以来,美国的整体治安开始好转——更多警力、更好的治安管理、大规模监禁——使犯罪率大幅下降,要求对枪支进行管制的呼声也逐渐减弱,这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尽管电视上不时出现各种惨案,但终究未能打动大多数美国人——说到底,美国人受枪支文化影响还是太深了。他们宁愿用别的方法来减少惨案,也不愿意相信严厉控枪是减少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好办法,在很多美国人眼里,保护他们使用枪支的自由是第一位的。在18万人联署严厉控枪请愿的同时,有3万人敢于在风口浪尖的时刻联名呼吁奥巴马“顶住压力”即是明证。
在著名调查机构盖洛普“你认为枪支管理有必要加强吗?”的调查中,回答没有必要的美国人一直在上升。选择"有必要加强管理"的人数从1990年的受访者78%下降到1995年的62%,2007年降到了51%, 2010年这个数字是44%,09年和11年,多数人都同意枪支管理应该保持现状,或更加放松管制。…[详细]
“宪法赋予持枪权”不容侵犯
在美国的控枪论争中,一大特点是,反对控枪者喜欢谈“形而上”的观念问题,如持枪是公民天赋权利、民兵保护国民的要求、反抗暴政等等。每逢谈“控枪”,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他们总是引用吗美国国父杰弗逊的一段话“美国人民有天赋的持枪权,任何人不得剥夺。当大家都佩带枪支时,彼此间权利、义务与风险就形成了对等机制和制约机制,杀戮行为就有了一个需要谨慎权衡得失的前提,所以轻易也不会发生火拼现象。”。而且,美国政治有一种趋势,基于个人权利的观点总是胜过提倡社会责任的呼吁。这就是为什么“持枪权”在美国如此深入人心。
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反对这套说辞,在21世纪政府装备导弹飞机大炮的当下,说“反抗暴政”有意义吗?说持枪能够保护他人,在行凶者准备更充分,更易搞到自动化、高火力装备时,一般民众真的能够对抗吗?所谓的“天赋持枪权”,真的比现实中无辜孩子的丧命更值得看重吗?…[详细]
更现实的问题,NRA对枪支政策影响巨大
在枪支立法的问题上,前述的美国步枪协会(NRA)更是无法绕过去。长期以来,奥巴马一直都支持恢复对攻击性武器的禁令,但该禁令在1994年首次通过时,由于NRA的反对,禁令引发了持枪权支持者的倒戈,致使民主党失去了对国会的控制。这令有心控枪的民主党人士心有余悸。今年,NRA在政治广告上花费了数千万美元,2011年初以来,它在游说上的花费比所有控枪团体加起来还多10倍。它宣称,国会两院中的多数议员均“支持宪法《第二修正案》”。当纽约州众议员卡洛琳·麦卡锡去年提起一项禁止大容量弹匣的法案时,130多名民主党人联署,但没有一个共和党人这样做。
- 本文导航
-
- 1、20儿童死于枪口之下是美国的失败
- 2、无力对一再上演的持枪屠杀做出反应无疑是美国的失败
- 3、美国控枪失败的原因在哪
- 4、公共决策应吸取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