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景点 > 正文

江北民间第一窑----中陈郝瓷窑

2012-09-13 10:18:56   来源:鲁南在线   

      江北民间第一窑----中陈郝瓷窑
      中陈郝瓷窑遗址以中陈郝村为中心,方圆3公里内,地上地下散布着许多瓷片、窑具。该窑自北朝创烧,历经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1400多年久盛而不衰,整个窑址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是我国江北第一民间古瓷窑遗址。中陈郝瓷窑遗址面积之大,年代之早,延续时间之长,这在我国北方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散布瓷片和出土器物的釉色,该遗址可划分为青瓷区、白瓷区和黑瓷区三大区域。


     
      青瓷区,出村沿河北上,河流两岸散布着大量青釉瓷片和窑 具。岸边的瓷片堆积有的地段厚达3米。瓷片以青釉为主,黄釉、酱釉以及施褐斑彩的时而可见。青瓷区发现的大量瓷器,以实用器物为主。白瓷区,位于中陈郝村东南广阔地段,主要分布白瓷、白釉黑花瓷和绿彩瓷。出土的器物主要是生活用具,如白釉黑花坛、白釉褐彩罐、三彩虎头枕等。此外还有一些玩具,内容包括人物、动物和动物交配俑三类。动物交配俑制作的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它是一种生殖崇拜的寄托物,借此希望来年农业丰收,子孙兴旺。黑瓷区位于中陈郝村西,地面散布大量黑 瓷片,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如碗、罐、坛等,器物讲究实用,施釉均匀明亮,釉色比较单一。据《兖州府志》记载,明清时期的中陈郝黑瓷被列为贡品运往京城。
      蟠龙河自北向南从村中流过,生产出的瓷器大部分通过蟠龙河上的船只运往全国各地,优越的水运条件为中陈郝瓷器的产销提供了方便,促使烧瓷业历经千年而不衰。到了明清时期,中陈郝已成为烧瓷业的集散巨镇,蟠龙河两岸窑炉林立,河中舟楫穿梭,鼎盛时期形成了“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缸瓦窑”的繁荣景象。官府 专门在此设立了公馆,设置了巡检司。近年发掘发现,该窑是国内最早使用煤炭做燃料烧制瓷器的古窑之一,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为研究枣庄的煤炭开采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在隋代窑炉中发掘出部分青瓷,改写了隋唐以前北方没有青瓷烧造的历史。中陈郝瓷窑遗址,1985年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庙十桥今犹在
      中陈郝村明清时期称为中陈郝镇,风光秀美,佛教兴盛,历代古迹遗留众多,九庙十桥的遗迹至今犹存。十桥中最著名的要说罗锅桥了,罗锅桥也叫清漳桥,始建于唐代,是一座完全采用青石结构的纵联式单孔拱桥,全长30米,桥面宽6米,桥孔高5.5米,宽7米,桥两端呈斜坡状,护坡平面为八字形,宽11.5米,中部高 出两端约1米。远远望去,古桥奇突高耸,雄壮宏伟,如雨后之虹,横卧于清流之上,犹如一条戏波逐浪的玉龙横卧在蟠龙河中。经过千年的洪水而不毁坏,牢牢地屹立在蟠龙河上,承载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地前进。往日的“卧波潋漫”已经不在,留下了晴日里一道靓丽的虹影,当我们站在上面,遥想昔日辉煌的盛景,仿佛 历历在目。


     
      九庙中最著名的是泰山奶奶庙,该庙建于何时,无从考究。在大清光绪“流芳不朽”碑中写道:“历览陈郝之神庙,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屡经重修……惟泰山一庙,庙殿虽呈剥落而族祭宛如归市”,可见建庙之早,闻名久远也。庙殿建在高台之上,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经过唐、 清两朝复修,现保存完整的有主殿8间,南房过廊及廊前13级台阶。殿前有一棵古柏,树龄700余年,三人方能合抱,树身围长5米有余,高约16米。当地群众说,这棵柏树很有灵气,曾被鹊惠仙姑用阴阳乾坤壶的仙水点化过,柏树一年只发一边,今年发南边,南边的树枝绿,次年发北边,北边的树枝绿,故曰:阴阳乾坤柏。
本文导航
  • 1、千年瓷窑古镇的历史记忆
  • 2、湮没的安阳故城
  • 3、江北民间第一窑----中陈郝瓷窑
  • 4、追寻历史的踪迹
  • 上一篇:中陈郝瓷窑遗址
    下一篇:安阳故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