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大山深处的石板房
2012-08-04 13:08:28 来源:新华网
-
原题:昔日贫穷村今变身文化景点 枣庄大山深处石板房焕发别样生机
“如果说陕北的窖洞好似大西北质朴汉子,西双版纳的竹楼宛如南疆静淑姑娘,而鲁南山顶村的石板房,却似埋名遁世于大山深处的翩翩隐士,在这,石屋造烟,石径悠长,古磨沉思,古泉低吟……还有热情好客的山民为你捧上一杯清香的银花茶,一切都是那般自然清澈”,随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的石板房部落的保护、开发力度的加大,目前,慕名前来的游客、摄影爱好者是络绎不绝,一个令人憧憬的历史文化景点正在崛起。
鲁南第一高峰、海拨628米的翼云山之名出自于山上“泰山行宫”里的一通碑文:“山名翼云,崇高也,山与云连,朝夕往来,烟雾白云与山交会,双峰白云吐扬,故名之曰翼云。”就在这翼云山的东山肩上,海拔约300多米,有一处原始部落的村庄——国内罕见的、鲁南最后仅有的、目前保护尚完好的古村落石板房。石板房是鲁南山区的先民们独创的一种民居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他们把满山随处可见的石头,层层开采,变为千姿百态的石墙、石瓦、石径和石具,座座石板房在山顶上形成山寨。经年的风雨,把石板冲洗得一尘不染,泛着青白,叙述沧桑。拾阶而行,弯曲的幽径,石墙夹着石径,石径缀着石房,连成的是一个石的世界。
翼云山上的石板村中尚保存完好的石板房最早可追溯到明清两代,但石板村究其建于何代,却无从考证。老人们说“祖祖辈辈”,其先民主要为单氏和陈氏两姓。因为村落建于翼云山东部山肩之上,故早年取名为东岭。星转北移、时境变迁,山村的生存命运悄然变化,古村落逐步衰败,外界送其名曰“穷命庄”。但村民们却挚爱石板房,自我保护,立碑宣传,名曰“兴隆庄”。直到1986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石板村村民集体搬迁至山下,并合到沈庄村,现编入沈庄居委会九组。但有部分山民因故土难离和便于山果种植等因素,仍有一些老人居住,他们的生活状态极为原始,为我们展现着一种古老的石板房文化。




石板房是鲁南山区的先民们独创的一种民居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他们把满山随处可见的石头,层层开采,变为千姿百态的石墙、石瓦、石径和石具,座座石板房在山顶上形成山寨,连成一个石的世界,展现着一种古老的石板房文化。图为石板房部落村景。(摄影 赵洪波 沈印国)
踩着碎石板铺成的弯弯曲曲的石径,抚着石板或石块垒造的石围墙,记者走进了石板房部落。推开贴着门神的小木门,穿过摆放着石臼、灶台等农事器械的过廊,一个由石板构成的北方民间小四合院映入眼帘。石板房座北朝南,用石板垒砌、高约4米的四壁,大小不均的薄石板铺成的屋顶。小院内溢满了丰收的喜悦,黄灿灿的玉米挂满树枝,红彤彤的辣椒扮靓墙头,石板垒砌的牲口棚内山羊快乐的吃草,地瓜堆积墙边,几只山鸡在院内逐嬉,一台古老的织布机在院旁沉思。在堂屋的门口东首还有用石板垒砌的石桌。走进石板屋,记者看到,屋内四壁是用泥草黏着,房顶是是用木椽支撑。
主人是单金叶,今年80岁,是尚居住在石板房的10来户人家之一。老人说,“石板房冬暖夏凉,风雨不透,俺们这些老人住习惯了。但石板房在山顶,吃水用电出门都难,所以,1983年,政府给俺村在山下盖上瓦房,组织搬迁时,很多年轻人搬走了”。


石板房是鲁南山区的先民们独创的一种民居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他们把满山随处可见的石头,层层开采,变为千姿百态的石墙、石瓦、石径和石具,座座石板房在山顶上形成山寨,连成一个石的世界,展现着一种古老的石板房文化。图为石板房部落的村民在家中怡然自乐地生活。(摄影 赵洪波 沈印国)
说起石桌,70岁的陈德罗老人还给记者讲了一个石板房部落独特的婚姻习俗。原来,出于对天地的敬畏,嫁到石板房部落的新娘子下了花轿,会被新娘子娘家抬柜用椅子从家门口径直抬到石桌前,然后“问事的”(相当于现在的司仪)从堂屋把新郎喊出来。在石桌前,新娘坐在椅上,新郎独自磕头三个。然后新娘直接被抬到新房,直到第二天才会跪拜公婆。
虽然,鲁南的石板房依旧保留着古朴自然,但“村民们的生活可比以前强多了,每户每年均过万”,村支书沈印斌介绍说,为了兴隆庄经济发展,搬迁后,政府陆续修通了开往石板房的水泥路,给山上接通了自来水、电灯、电话,修建了蓄水池,并引导种植花椒、柿子、金银花等耐寒农作物。2008年,石板房又被列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竖起“走进鲁南最后的石板房部落”文化品牌,对外推介发展旅游,宣扬独特的石板房文化。
正是意识到石板房部落的重大价值和石板房文化的独特价值,山亭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石板房部落的保护。山亭区委书记董沂峰告诉记者,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石板房部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区委、区政府一定会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对待这笔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将这一特色建筑群体纳入了旅游建设规划。相信,随着保护、开发力度的加大,石板房不久将会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成为山亭区一张独特、亮丽的名片。
上一篇:富藏精神与文化的台儿庄古城
下一篇:一体两面台儿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