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加进口意味着什么?

2013-04-15 15:44:25   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

      人民币国际化与利率市场化是未来中国金融领域最重要的议题,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伦敦、迪拜、香港、新加坡等地有可能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而深圳前海地区正在成为境内的试点区域,毫无疑问,未来香港将与深圳融为一体。无论有多少反对意见,历史趋势无法阻挡。

      就宏观经济而言,意味着进口与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大量增加。加入世贸组织的11年间,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0.2%,去年11月16号,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介绍,从2002到2011年,中国进口规模从2953亿美元扩大到1.7万亿美元,进口额占全球进口比重由4.4%提高到9.5%。作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已成为日本、巴西、南非和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俄罗斯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大豆、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居世界第一。20年间,中国石油进口增长50倍,铁矿石、粮食等进口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资源最大吸纳地之一。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量随之增长,从2002年的27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600.7亿美元,10年间增长21倍,跃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商务部对外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润云表示,预计到“十二五”末,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将达到50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达到2500亿美元。从资源、品牌、技术到管理,中国企业对境外投资胃口十足。

      为了解决境外人士对人民币兴趣不足的问题,中国的资本项目必须更加开放,通过更多的使用与投资使境外人士可以储备,可以支付,可以增值。今年3月初,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关于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配额机制的新规则,使得国际投资者能够使用他们持有的人民币来购买中国境内资产。未来除了点心债券之外,境内债券市场,新三板的场外市场等,相信都会很快列入开放范围。

      人民币一直在温和上升,央行没有出手的迹象,考虑到顺差与全球资产负债扭曲等原因,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虚假出口等因素,人民币上升趋势还将继续。这也就意味着低端出口将逐渐被挤出,即使不想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倒推出经济结构调整,只不过,消极调整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人民币国际化可能的结果是,或者成功,中国经济结构顺利转型,资本市场全面开放,人民币将与美元和其他发达国家货币一起,成为重要的储备货币;或者失败,初期的试水之后,发现国内实力难以支撑,难以抵挡全球资本巨鳄的攻击,不得不再次提高国际化门槛——何去何从,取决于国内经济主体的实力,与决策者改革的明智程度。

上一篇:眼镜市场暴利被揭:进价十几元镜框标价千元
下一篇:金价创3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资本市场面临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