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对外投资移民激增 三年流失150亿美元

2013-02-23 11:45:00   来源:巢新蕊 王淑兰   点击:

      周密对本报记者表示,经济危机后高端人才的全球化流动趋势在增强,部分国家缺少发展资金,于是相继出台吸引投资移民的政策。
      而在投资流向上,王辉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海外投资移民投资领域集中在房地产、外币存款、股票等,对实体经济的投资领域关注较少。根据胡润研究院和中国银行(2.97,0.00,0.00%)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高净值海外客户51%的投资流向了房地产,28%投向外币存款。
      王辉耀认为,国内人士投资移民投资房地产领域,多数是因为投资的目的是移民,而不是投机。投资房地产,可实现以房养学、较低价格、永久产权等。其次,中国人海外投资比较倾向于回报率和资本扩张速度比较快的行业,这些行业是国内近几年快速发展的行业。这种现象在客观上反映了选择投资移民的大多数中国人在进行投资时参考和借鉴了国内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而《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两位主编之一的刘国福介绍,也有一部分投资移民资金投向了海外矿产领域。对中小企业主而言,国内法律法规与国外相比尚未健全。如在国内石油领域,国有企业依然占主导,民营企业如想参与,要么投资门槛很高,要么审批程序很复杂,新36条的内容彻底落实尚需时间,国外的投资政策则相对灵活。

      诱人的陷阱
      “目前投资移民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王辉耀说,比如美国的EB-5签证,非美国人去投资期间,只能获得临时绿卡。在获得绿卡之前,需要选择区域投资中心,很多区域投资中心是民营机构,不提供投资担保,甚至有很多政府项目也没有担保。此外,申请人还要承担绿卡风险。刘森认为其审核通过后一开始只能拿到有效期为2年的临时绿卡,2年后美国移民局将审核申请人的投资款是否仍在项目及真实就业数等,不符合投资者也拿不到真正的绿卡。
      除此之外,投资移民项目欺诈也是屡有发生。如2月8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其网站上宣布,居住在伊利诺伊州的一名商人以及其两家公司已对寻求利润与移民的海外投资者形成诈骗。这场被媒体称为美国投资移民史上最大骗局的案例牵涉的超过250名投资人多数来自中国,目前1.45亿美元的投资款已被当地法院冻结,但1100万美元的管理费已被被告挥霍得只剩下200万美元。
      王辉耀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近几年中国人对外投资移民遇到的失败案例并非一桩。曾为投资人代理芝加哥会议中心(ACCC)项目证券欺诈诉讼的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森告诉本报,当时赛思创建了芝加哥会议中心与芝加哥洲际区域中心信托(IRCTC)两家公司,投资人每人除付50万美元投资移民款外,还要付给项目管理方即赛思团队41500美元管理费。作为购买ACCC项目股份的回报,投资人将通过EB-5投资移民拿到美国绿卡。而实际上赛思取得项目许可的部分文件是伪造的。
      据刘森介绍,此次美国移民案也属于EB-5型,“其被告人的骗术并不高明,中介人员理应早就发现”,刘森说,而类似项目之所以能在中国瞒天过海的原因之一是,与其他国家办理投资移民直接找律师不同,国内人办理投资移民多是先找移民公司,再由移民公司联系律师等专业人士。由于移民公司以拿服务费为主要盈利点,其自身就希望项目“多多益善”。
      除中介受利益驱动外,更深层的原因更在于中国人近两年的投资移民需求越来越强烈,使得服务机构“萝卜快了不洗泥”。
      而对移民流入国而言,美国康永华律师事务所北京首席代表Gary告诉本报,美国移民局正在讨论内部草案,赴美移民人的移民动机将更受关注,美国等国也更倾向于接收科学家等高端人才。

上一篇:国企高管薪酬限高方案成型 核心问题未触及
下一篇:证监会拟增加基金销售收费种类 提高惩罚性赎回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