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马肉冒充牛肉波及16国
小中大2013-02-12 12:18:30 来源:新华网 点击:
但是,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目前大家都在喊委屈,听上去还真各有各的道理。罗马尼亚的责任吗?罗食品工业联合会官员10日强硬表示,法国进口商要么是同伙,要么事后更改了标签,“难以相信一家罗马尼亚屠宰场能够把马肉标注为牛肉出售”。这个理由听上去挺可信:屠宰场出售的可不是肉酱。成块马肉与牛肉的气味、色泽和质感完全不同,专业人士即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难辨识。
那么,监管方的责任吗?欧洲已足有十年没检测过牛肉里面的马肉DNA了。这和过去人们不会检测牛奶里的三聚氢胺是一个道理。本来不该存在的东西,检测它做什么?如果只为提防不法商家见利忘义,那么需要检测的又岂止于马肉DNA?正如法国高官伯努瓦·阿蒙所言,监管机构的单方面努力不可能查出所有问题,质量保障需要供应商和生产商的配合。
目前,尽管马肉来源尚未查清,更加不能确认被屠宰马匹的健康情况,但英法等国政府却都第一时间向公众排除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忧,强调食用马肉对人体无害。理论上讲,马肉当然可食,欧洲人也并非真以马肉为禁忌。历史上,拿破仑兵败莫斯科城下后,又冻又饿的法国兵士正是靠吃马肉活着回到故乡,并把吃马肉的“习惯”传给后代。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疯牛病肆虐欧洲期间,英法等欧洲多国媒体都曾报道民众改食马肉。2001年春,由于欧洲国家的大量订购,加拿大马肉曾供不应求,价格暴涨。
但是,食品安全的担忧易排除,公众知情权被侵犯、信任受伤害,所导致的隐形损失恐怕短期难以弥补。信任这东西,某种意义上说有点像气球,一旦被戳穿,必然会泄气。
全球化时代,即便一种看似单纯的食品,产业链也可能被拉得很长,跨越诸多国家,经历的环节犹如“黑暗的迷宫”。设身处地,监管方的确难以什么都管住,特别是难以管住商人为追逐利润而忘乎所以的“创意”。
总而言之,没有监管万万不行,光有监管恐怕也不够。产业链各个环节和市场的所有参与方,都需要更严格的自律和他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