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拟解聘千名应届生 部分学生仅赔2万

2013-01-26 11:28:55   来源:经济观察报   点击:

      为此,中原油田和河南油田给每位被解约的应届毕业生赔偿了2万元,并与他们解除了2011年签订的定向培养协议。
      新的招聘政策也打了“关系户”一个措手不及。由于中石化的工作稳定,收入不菲,因而大多数中石化的职工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够在毕业后进入到中石化工作。
      胜利油田的一位职工称,在中石化去年12月份公布招聘行程前,胜利油田的部分职员询问油田高管,得到的答案是2012年胜利油田将会招收600个名额。
      毕业于长江大学的王天告诉本报,由于父母均在胜利油田工作,因而在这次招聘中放弃了中石油和中海油,直奔中石化。但没有想到的是,胜利油田今年竟然不招了。
      一位律师告诉本报,公司单方面提出解约属于违约行为,学生若不同意公司提出的赔偿金额,可提出仲裁。
      截至记者发稿,中石化2013校园招聘报名人数已达13439人。如今,中石油和中海油的校园招聘时间已过,那些被解约的学生不得不一边抗议,一边准备接下来的考试。
      中石化一位内部人士称,过去的招聘政策导致中石化这么多年来员工人数越来越多,新的政策目的就是在于控制人员数量。

      效益倒逼
      1月中旬,中石化在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之后,将严控用工总量提上议程。按照中石化的计划,由于中石化是央企,因而中石化不会采取简单裁员的办法,只能靠减少招聘人数。
      前述中石化一位二级子公司的高管告诉本报,采取这种方式也是希望通过时间的推移来逐步消化。未来在人员方面可能更加偏重于系统内部调剂。
      “总部为了推动这项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已经将其纳入到了各个子公司领导人的绩效考核中。”上述高管称。
      过去,中石化各个二级单位均采取自主招聘的方式。这些二级单位也多采取职工子女优先引进的政策;而子女在入学时,职工也多让子女读与石化相关的专业,以便未来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中石化工作。
      但正是在这种招聘政策的引导下,中石化的职工队伍越来越庞大。与之相反的是,中石化的人工成本则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2011年,中石化在工资、薪金及其他员工福利方面支出3626.3亿元,较2010年增长25.8%,且目前中石化员工年龄层老化,退休金支出方面也将大幅增长。
      此外,中石化近两年的效益也开始下滑。2012年前三季度,中石化炼油业务板块继续亏损,亏损额高达164亿元。
      在净利润方面,中石化与中石油相去甚远。2011年,中石油净利润为1329.84亿元,而中石化仅为717亿元。即便是中海油,净利润也高达702.6亿元。
      2011年4月份,傅成玉空降中石化,担任董事长。傅成玉一直奉行“用更少的人,创造更高的效率”,因而在他入主中石化后,便开启了精简人员的计划。
      在刚刚过去的中石化2012年度会议上,傅成玉称,要严格控制用工总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事实上,在傅成玉上台后不久,便对镇海炼化提出了减员要求。当时,镇海炼化的员工人数在6000名左右。
      傅成玉认为,按照镇海炼化现有的规模,员工人数应该在3000人左右。傅要求镇海炼化应该有计划地将员工数量减少到3000人。
      此后,镇海炼化的领导层随即制定了减员计划:争取经过10至15年的努力,在4100万吨/年炼油和220万吨/年乙烯规模下,将职工总数控制在3500人以内,实现“以最少的人管理最大的炼化企业”。
      在傅成玉看来,要打造世界一流,就要强调劳动生产率。按照傅的计划,中石化将通过产业规模的扩张来逐步摊薄100万职工。
      本报获得的资料显示,中石化裁员计划的第一步是从劳务工、社会用工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削减。
      为此,中石化将建立一个新的人员流动机制,即旗下子公司若缺人手,应尽量少招人,在其他子公司的富余人员中进行调动。

上一篇:云南白药成分含毒再陷诉讼
下一篇:铁路一线员工工资倍增计划遭疑 负债成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