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转移财产离婚不安全不幸福成移民主因

2013-01-22 11:11:24   来源:中国企业报   点击:


      不安全

      著名企业家冯仑在去年曾有一句调侃的话,让很多企业家笑出眼泪:“有人说中国企业家为啥最近老讲体制的问题?因为政府的手老在我怀里乱摸,不能不说,又不能乱说。”
      中国企业家随时面临着政策的不确定性,面对推倒重来式、秋后算账式的政策,不安全感正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面对《中国企业报》记者的采访,很多企业家表示:对于随时可能莫名而来的处罚,企业不敢说,但不能不说,又不能乱说。政府的手有时候伸得过长,监管部门投入了超额的精力、财力来监督,并有些矫枉过正,这样会让原本可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企业遭受重创,从此,企业的信心指数会严重受挫,最终企业家可能会选择移民来逃避。
      1月15日,胡润发布的报告称,对当前经济仅有25%的企业家“非常有信心”,三年前为56%,对经济没有信心的企业家由三年前的1%上升到今年的9.4%。
      福建某律师事务所邢姓律师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一些富豪离婚“净身出户”的背后,很可能是为其全家移民做好了“财产转移风险规避”。邢姓律师认为,做出如此痛苦的选择,恰恰说明了企业家内心的不安全感,他认为应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企业,要允许企业在问题中发展,政策的制定,要有包容性,这样才能给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

      不幸福

      在采访中,很多企业家向《中国企业报》记者提到了自己的不幸福。一位企业主甚至告诉记者,在过去的2012年春节,他是被工头儿挟持到办公室度过的,原因是政府所欠工程款结不回来,以致无法结清工人工资。“工人还能冲我闹闹,我敢冲政府闹吗?以后的活儿还想不想做了?”
      其实,在面对政府管理部门的刁难、潜规则,企业家群体已经成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心理学所谓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亦称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同情、惧怕等情结,于是反过来配合、甚至帮助、保护犯罪者。对于权利寻租、不公正待遇,大多数企业家因此选择了忍耐、沟通。
      上海市青年创业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张士举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了担忧:“中国企业为什么长不大?我接触的企业家经常说,专家别给我讲下一步政府应该怎么做,而是要告诉我下一步政府会出什么政策。政策的出台不连续性,抽屉里、口袋里出台政策的不适应性,再加上秋后算账或者推倒重来,都让企业生存艰难。”
      张士举认为,“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不应该用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政策制定也应不溯及既往。但现在很多企业在现实中经常面临秋后算账式的处罚,这是影响企业家信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面对越来越困难的经营环境,很多企业家也在选择观望甚至接受挑战。东软集团(7.97,0.29,3.78%)董事长刘积仁认为,聪明的企业还是要把希望放在自己的身上更为牢靠。
      刘积仁主张企业家应该积极面对现实,“我不认为中国的整个社会环境会一下子达到我们理想的那么好,我们低成本竞争的能力永远不会再回去了,现在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原来羡慕的富人现在越来越变成穷人,现在他们在期待我们买他们的东西,这个格局已经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企业生存的基本道理就是冬天能活,下雨能活,困难能活,有钱能活,没有钱也能活,而这种活需要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战略,而不是靠机会,靠别人给你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上一篇:城镇化70%可缓解春运压力 2020年前无望
下一篇:郭树清称个人投资者销户是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