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神”为何劝股民别买股票(八)

2012-05-09 11:19:53   来源:腾讯--今日话题   点击:

    上市公司和券商热衷于炒高发行价的一锤子买卖,股民很难有长期持有打算
        整个中国的IPO(首次公开募股)的融资在2011年超过了美国的两倍,中国把上海、深圳、香港三地IPDO的总量加在一起总量是高达730亿美金。融资融得实在太多了。
        上市公司是为了多融资,而负责发行、承销、定价等等工作的券商则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不管这个公司本身有多烂都要把它包装上天。(包装方式参见:《农行的马甲终于穿帮了?》)
        实际上是上市公司、券商和一些一级市场的大股东一起赚取了普通股民的钱,让他们看不到长期的希望而热衷于短期的投机。只爱圈钱的上市公司也没有给股民长期持有的动力。同时,由于这些上市公司造假行为多发,普通股民也怕哪一天东窗事发股票烂在手里,因此也很难有长期持有的打算。
    没有完整、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督机制,普通股民无法判断一只股票是否有潜力
        1998年,倍感竞争压力的重庆啤酒与缺乏科研资金的第三军医大学一拍即合,从此披上了乙肝疫苗研究的炫目光环。13年间,重庆啤酒一再用疫苗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的美妙前景撩拨投资者,在券商“强烈推荐”的推波助澜下,不仅众多散户,就连大成基金这样的专业投资机构,也大举重金杀入。重庆啤酒这个年营业额仅有青啤1/10的地方品牌,不仅股价一路从13.66元飙升到83.12元,其400亿元的市值也与行业巨头青啤比肩,乙肝疫苗研制。无疑是其资本神话的最大推手。但资本神话毕竟不能代替科学,随着疫苗研制的失败,重啤在9天内股价跌去近2/3,市值蒸发240亿元,不仅大成系基金巨亏13.7亿元,更有无可计数的中小股民深陷其中,损失惨重。
        令人深思的是,像乙肝疫苗研制这样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外行人重啤介入其中本就是不确定因素极大的冒险,但13年间,重啤竟然没有向投资者发出任何风险警示。而本应为中小股民提供专业研判和分析的证券机构,在超过50份研报中,也无一例外是“利好”、“强烈推荐买入”。而更令人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啤不断发生股价异动、股权争议事件时,监管部门竟然从未出手调查。
     

    把榨干股民血汗的“皇帝新衣”扒干净

        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借重庆啤酒这样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警示机制、严格规范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
        随着重庆啤酒23日公布的一季报中,流通股大股东大成系基金等投资机构因乙肝疫苗研制失败而巨亏退出,一场延续了13年的“皇帝新衣”式的资本泡沫,以中小股民们的血本无归画下了句点。
        在中国股市20年历程中,也许再也找不出重啤“疫苗神话”这样典型的案例。1998年,倍感竞争压力的重庆啤酒与缺乏科研资金的第三军医大学一拍即合,从此披上了医药研究的炫目光环。13年间,重庆啤酒一再用疫苗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的美妙前景撩拨投资者,在券商“强烈推荐”的推波助澜下,不仅众多散户,就连大成基金这样的专业投资机构,也大举重金杀入。重庆啤酒这个年营业额仅有青啤1/10的地方品牌,不仅股价一路从13.66元飙升到83.12元,其400亿元的市值也与行业巨头青啤比肩,乙肝疫苗研制,无疑是其资本神话的最大推手。
        但资本神话毕竟不能代替科学,随着疫苗研制的失败,重啤在9天内股价跌去近2/3,市值蒸发240亿元,不仅大成系基金巨亏13.7亿元,更有无可计数的中小股民深陷其中,损失惨重。
        令人深思的是,像乙肝疫苗研制这样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外行人重啤介入其中本就是不确定因素极大的冒险,但13年间,重啤竟然没有向投资者发出任何风险警示。而本应为中小股民提供专业研判和分析的证券机构,在超过50份研报中,也无一例外是“利好”、“强烈推荐买入”。而更令人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啤不断发生股价异动、股权争议事件时,监管部门竟然从未出手调查。正如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所说的,“小偷从菜场偷一棵白菜都会遭到大家谴责,但从成千上万股民口袋中掏钱,却往往不会被人发觉。”重啤的“疫苗神话”,暴露出中国股市的种种积弊。
        本该经营好主营业务,为投资者创造实质价值的重庆啤酒,却一味追求概念炒作、资本游戏,以泡沫式的虚假繁荣,“收割”不明真相的中小股民的羊毛。同时,面对处于弱势地位、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中小股民,重啤利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漏洞,隐瞒关键信息,严重干扰了投资者的判断。而面对这种完全依靠题材支撑,以击鼓传花式的坐庄捕猎最后接棒者的股票,一般稍有头脑的投资者都会避而远之,不会去趟这潭浑水。但像兴业证券和大成基金这样的专业分析和投资机构,不仅一再为其鼓吹,还甘愿在高位进入成为接盘者,其所作所为,难逃内幕交易的嫌疑。
        眼下重庆啤酒这个中国股市典型的泡沫破裂,最终为其买单的,要么是基民,要么是股民。在缺乏投资渠道的中国,上市公司、基金的集体失职,无疑让广大投资者寒心。
        今年,在货币紧缩、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国股市正面临着空前的调整,如何让资本市场回归公平公正,为民众创造一个健康、理性的投资环境,正成为中国股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借重庆啤酒这样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警示机制、严格规范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真正为股民脱去股市的“皇帝新衣”。(崔滨《齐鲁晚报》)

        重庆啤酒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完整的披露和监督机制,普通股民要做价值投资也很容易被坑。

上一篇:“中国股神”为何劝股民别买股票(七)
下一篇:“中国股神”为何劝股民别买股票(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