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神”为何劝股民别买股票(七)

2012-05-09 10:52:08   来源:腾讯--今日话题   点击:

    如果不幸遇到“垃圾股”退市了,更是索赔无门
        垃圾股当然应该退市,不应该再留下来祸害股民们了。可是退市的时候,公司已经把钱圈走了,真正被惩罚的还是股民。企业却很难被追责。而在香港,一个叫洪良国际的公司因为造假被勒令退市。香港证监会还通过香港高院冻结了洪良国际相当于新股发行净额的9.974亿港元资产,拟退还给投资者。这样,投资者的权益就得到保护了。
     

    皮海洲:三把尺子衡量退市制度优劣

        继创业板退市制度出台之后,上交所和深交所4月29日分别发布《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改进和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分别对沪深两市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完善退市制度作出了进一步安排。
        从内容来看,沪深两大交易所新出台的完善主板和中小板退市制度,增加了净资产、营业收入、审计意见和市场等多项退市指标,同时还就设立退市整理板、缩短退市时间等方面作出了相应安排。
        但是,作为评判退市制度优劣的标准,可以用“三把尺子”进行衡量:
        第一把尺子是绿大地。绿大地是A股上市公司中欺诈上市典型。像这种欺诈上市公司在国外成熟股市基本上是要直接退市的;但从A股市场来看,不论是创业板退市制度,还是此次征求意见稿设计的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似乎都奈何不得绿大地,这样的退市制度未免漏洞重重。毕竟,对于那些净资产为负数的公司来说,对于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来说,它们至少还有一份诚信,而欺诈上市的绿大地连诚信都没有,但没有诚信的绿大地却可以不退市,这种退市制度是不是本末倒置呢?
        第二把尺子是投资者利益保护。作为A股市场投资者,很多人对香港退市制度并不熟悉,但香港证监会对造假上市的洪良国际处理,却让我们见识到了香港股市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因为造假,2009年12月上市的洪良国际在上市三个月后即被勒令股票停牌至今。与此同时,香港证监会还通过香港高院冻结了洪良国际相当于新股发行净额的9.974亿港元资产,拟退还给投资者。因此,即便洪良国际最终退市了,因为有冻结资产作为保证,持有洪良国际投资者的利益并不会受到损害;但A股退市制度并没有这种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措施,而是把退市的所有损失都推卸给投资者来承担。
        第三把尺子是问责制。一家企业不会无缘无故就退市了,其退市总是有原因的。企业走向衰败也是有原因的,如有的企业退市,本身就是因为造假上市的缘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企业退市了,要不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就是衡量退市制度是否合理、是优是劣的一个重要标准;比如香港市场的洪良国际因为造假上市,不仅股票被勒令停牌,而且作为负有重要责任的保荐机构兆丰资本还被香港证监会开出了香港市场有史以来的最高罚单撤销兆丰资本的牌照,禁止其再为机构融资提供意见,并罚款4200万港元。相反就A股市场来说,并没有企业退市的问责制。征求意见稿同样没有这种问责制的设置。 (来源:长江日报)
     

    中国股市大环境也不适合做正经的长期投资 

        当然,买股成赌博有股民自身的原因,例如投机心理。但是,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才是中国股市缺乏“价值投资”的根本。
    分析过去十年的A股市场,鲜有可供长期持有的价值股
        中信证券的数据统计显示,以过去10年A股市场增长最快的50家公司的数据看,借壳和资产重组类型的增长占70%;若以过去3年的A股市场增长最快的50家公司的数据看,借壳和资产重组类型的增长占比更达到90%。也就是说,这些增长靠的都是外力,鲜有A股的上市公司靠的是自身的内力获得了增长。
        这是因为,在市场成立初期,许多低劣公司上市,最后纷纷被“借壳”了。而一些大企业最开始只拆分一小部分上市,后来才整体上市。这些所谓的市值增长就很虚。而分三年、五年、十年的时间段来分析会发现,市值增幅前五十名的公司在三个时间段的名单上区别很大。也就是说,分析看到,中国A股市场其实缺乏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

    巴菲特的术与道

    巴菲特道之一:价值=可长期持有
        在伯克希尔最新的持股名单中,约有9只的持有时间已超过5年,其中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富国银行、美国运通公司的持有时间均超过18年,华盛顿邮报的持有时间甚至已达39年,几乎是中国证券市场年龄值的两倍。
        从1978-2010年巴菲特持股时间超过5年的股票约21只,这些股票为伯克希尔带来的收益(包括浮盈)近370亿美元,而其中回报最高的前10只股票带来的收益(包括浮盈)累计更是高达353亿美元。
        不难发明,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能够变成真金白银的现实,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一批长期成长性良好的公司。巴菲特投资近40年的华盛顿邮报,时至今日已成为美国发行量第五大的日报,是华盛顿特区最受关注的财经媒体.每日发行量高达54.5万份(周末版764万份)。截至2010年底,华盛顿邮报的总资产已达5l58亿美元,净资产28.32亿美元股票市值41.53亿美元,比巴菲特购买时的市值增长了50倍。
        作为百年老店的可口可乐,在全球市场堪称庞然大物,它在过去20年收入增长3倍,从1991年的116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51亿元。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可口可乐一直秉承高分红回馈股东的传统。2008-2010年的3年间,可口可乐现金分红总额分别高达35.21亿美元、38亿美元和40.68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公司净利润的比例为60%、55%34%。
        事实上,抛开巴菲特发现股票的眼光不谈,伯克希尔股票投资业绩的持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巴菲特“买入并持有”的简单策略。而这对目前的中国投资人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任务。
    A股市场  有多少公司可长期持有?
        相关研究显示,A股市场结构偏向小型股。其中,化工、机械设备、医药医疗、房地产、农林牧渔和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的小盘股比重较高。中信证券的研究显示,A股市场中约85%的上市公司为中小型股。截至2010年底,2039只A股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的平均数为148.67亿元,中位数为47.46亿元。前300只大型股的总市值占市场总市值的71.16%。
    小型股“成才”难
        小型股的投资者无疑看重的是其成长性。中信证券统计美国、英国、日本和香港市场过去20年的数据发现,不到5%的小盘股(市值低于10亿美元)最终成长为中大型股约20%的小盘股破产、退市或被借壳,剩余约75%的小盘股至今仍是小盘股。反观中国A股市场15年前共有256家小型股,到目前只有6家成长为大型股,占比2.3%;10年前共有813家小型股,到目前只有23家成长为大型股,占比2.8%。
        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市值变化无疑是最好的成长性指标。鉴于A股上市公司的历史较短,因此,中信证券划分过去3年、5年和10年共3个时间段,分别选取3个时间段中总市值增长最快的50家公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从三个不同的时间段来看市值增幅前50名的个股变化较大。28家(占比56%)在过去10年间市值增幅排名前列的公司,却未能跻身过去3年市值增幅前50名之列。近3年上市公司的市值年化增长率明显大于前两个时间段。进一步分析发现,在3个时间段市值增长均位列前50名的大型股,且不是依靠借壳等外延式增长实现市值大幅增长的公司仅有盐湖集团、上海医药等极少数股票显示出近年来A股市场波动性逐渐加大,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较快,简单地买入并持有策略并不是投资A股的明智选择。
    增长主要依赖外延方式
        进一步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实现增长的方式,我们发现借壳、资产注入等外延式增长是主流,鲜少A股上市公司依靠内生增长实现市值规模的持续扩张。中信证券的数据统计显示,以过去10年A股市场增长最快的50家公司的数据看,借壳和资产重组类型的增长占70%;若以过云3年的A股市场增长最快的50家公司的数据看,借壳和资产重组类型的增长占比更达到90%。究其原因,在于A股市场成立初期,由于理念和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大量质地低劣的公司上市并最终沦为壳资源。少有可供长期投资的价值股,中国投资人学习巴菲特投资理念只能流于表面和形式,甚至沦为空谈。更为尴尬的是,即使A股市场已有足够多具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而中国投资人目前还无法像巴菲特那样拥有可持续使用数十年的长期资金。(据《新财富》)
     

上一篇:“中国股神”为何劝股民别买股票(六)
下一篇:“中国股神”为何劝股民别买股票(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