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著名书画艺术大师王学仲因病逝世

2013-10-10 16:46:28   来源:华夏经纬网   

      王学仲:“世界美术思潮东移”之说,是我在对日本及西方艺术作了若干年考察和认识之后提出的。

      从19世纪东移就已初露端倪。1867年,日本浮世绘打入法国万国博览会时,著名画家马奈、莫奈、高更等首先认识到了东方绘画的神奇,他们极力模仿其人物和线条,对日本安藤广重的色调佩服得五体投地。

      日本从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中找到了最纯净的艺术,诸如书道、茶道、花道、棋道等。继之,人们寻根溯源,终于发现“重道轻技”的中国艺术才是最理想的艺术形式,如中国文人画、中国书法、篆刻等。

      到了现代,西方世界对中国艺术有了更新的认识,很多著名的大艺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理论家,在这方面多有论述。溢美之词,无以复加。毕加索曾对张大千说:“真正的艺术是在中国,令我困惑不解的是东方人为什么喜欢到外国去学艺术”。毕加索还用毛笔画中国画,其中仿齐白石的画就有五大册。常书鸿在法国的老师告诉他:“世界艺术的真正中心在你们中国,中国的敦煌艺术才是世界艺术的最大宝库。”

      印象派的创始人马奈和莫奈与近代艺术的开山鼻祖毕加索,身居世界美术中心的法国,却都醉心于东方绘画之美,这说明已生发出一股地下潜流,其中心正涓涓地向东方渗透和移动。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这种发展趋势已经愈加鲜明。世界美术思潮东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立“黾学学派”

      李树森:您创立“黾学学派”,成为黾学的创始人。请您对“黾学学派”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

      王学仲:黾学可以概括为:一画、二合、三怪、四我、五象、六学、七艺。

      “一画”就是文人画。文人画要以诗书画印为基础,倡导野逸美,表现其古朴自然、野趣雅谑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二合”是指意象合一。书法意象非常重要。书法是笔墨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线条的艺术,重要的是它渗透着书家哲性的思想。“三怪”一词源出徐悲鸿先生。先生称我诗书画“三怪”。黾学的美学基础是诗书画三位一体。“四我”是黾学的精神支柱。我提出“三自一超”主张,即: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轶出自我,超越时代。作为一个书家或画家,不应该停留在对自我的表现上,必须把“小我”与“超越时代”的“大我”联系在一起,与国家、时代、民族联系在一起。“五象”即:表象、意象、气象、空象、色象。“五象”把佛、道、儒三家的哲学观融合为一体。“六学”包括:文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经学)、哲学、历史学等。六学的理论基础是国学。“七艺”即:绘画、书法、诗词、治印、雕塑、散文、小说等。

      王氏望族后裔

      李树森:您系西晋琅琊王氏望族之后,王氏望族曾出过王羲之、王献之,您在诗文、小说、国画、书法、文艺理论、哲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极高建树,并出版了不少论著,是当今艺坛诗、文、书、画集于一身的杰出学者之一。这些与您的家世渊源有多大关系?

      王学仲:决定我毕生从事于书画一道,并非偶然,这与我的家世有关。小时候,父亲取“黾勉从事,不敢告劳”中的“黾”作了我的“字”,以希望我勤勉努力。

      在我们家族如果不擅写字,会觉得有辱先祖的风范。曾祖父是个秀才,一生专攻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祖父经商为主,把精力用在培养我父亲成才上。父亲王长祥受过私塾和师范学校的双重教育,能诗、善书。我们王氏家族,在书法上一向是尊王、虞二家为正传。

      我五岁开始习字,父亲对我的启蒙教育不是让我临摹碑帖,而是为我写下二十五个楷体字的范本:“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四,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人,可知礼也。”

      小时候穿着肚兜,用柴棍在地上自由地画沙,是我的一大乐趣。我写字的欲望也正是由此而萌生的。自此,笔耕不辍,直至今日。

      李树森:您对学习书画的人有怎样的建议?

      王学仲:我从来主张法古不泥古,主张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学术问题,提倡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

      数十年过来,我感到跟从我学习过的学生,凡学我者都难成功,凡以我言为谬者都有所成立,凡恭敬相信我者,都不能有所树立。“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任他亲朋话交接,只当清风过耳边”等句,正是匡正的砭石。

上一篇:枣庄市拟选拔30名中青年专家
下一篇:迎战期中考试 瑞捷教育错题集受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