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175名“第一书记”用汗水智慧谱写奉献之歌
2013-03-26 10:36:39 来源:大众日报

2012年12月12日,枣庄市山亭团区委派驻店子镇苑庄村“第一书记”高晓娟(右)在果园向农民宣传十八大精神。
2012年4月,省市区三级175名“第一书记”派驻枣庄市山亭区102个贫困村任职。山亭区被省政府列为全省30个财政困难县,丘陵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8.6%。
如今,近一年时间过去了,“第一书记”们干得如何?山亭区委书记王常胜告诉记者:“第一书记”派驻村占全区行政村近一半,从放下铺盖那天起,他们就把山亭当作自己的家乡,真帮实扶,用忠诚、大爱、汗水和智慧,夯实了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为建设富裕秀美和谐幸福新山亭作出了积极贡献。
找到发展路子
——小山村吃上了旅游饭
43岁的湖沟村村民李冬怎么也没有想到,她凭着蒸馒头的手艺在自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在村里的“岚泊湾旅游度假村”当起了厨师。
这多亏了省旅游局驻村“第一书记”张百科。他依托山、水、果、林,让湖沟发展起乡村游。滕州一客商,去年投资2.3亿元搞起了休闲养生康体健身度假游。仅此,全村1187人年均可增收600多元。
“第一书记”进村伊始,入户调研,集思广益,制定了脱贫致富发展路子,变“输血”为“造血”。
山航驻山城街道办事处王增余等三名“第一书记”,看到当地盛产板栗、青菜、大枣等农产品,十余次前往莱阳,打动恒润食品公司在山亭投资2亿多元办厂生产航空食品。农户+合作社+基地+公司的运作模式,不仅使3个派驻村的1500多农户受益,也使周边村上万村民致富有门。枣庄市农业开发办驻北庄镇毛宅村“第一书记”孙中亮引导村民创办了土地流转合转社,建立了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基地,村集体年增收5万多元……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目前,“第一书记”因地制宜引进发展项目63个,协调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