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政协九届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2013-01-07 15:41:29 来源:枣庄日报
(2013年1月6日在政协第九届枣庄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邓滕生
2012年工作回顾邓滕生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枣庄市委的领导下,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完成了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促进我市全面转型深度转型自觉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共同政治基础
针对换届后新委员、新常委、领导班子新成员多的实际,及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加深对九届市政协提出的实现“五个转变”工作思路的认识,真正做到入脑入耳入心,适应岗位和角色转换,会说政协话,能办政协事,当好政协人。
高度重视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对全市政协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在去年12月20日召开的九届五次常委会上,请专家作了学习十八大精神辅导报告。市政协机关,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协各参加单位分别采取座谈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深刻领会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感情认同,始终与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二)抓好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进一步优化履职环境
市委、市政协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贯彻落实市委召开的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和枣发[2011]13号文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要求,推动政协工作。各区(市)委都先后召开了政协工作会议,研究出台了加强政协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所有乡镇(街道)新设立了政协工作室,促进了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夯实了政协组织的履职基础,这是落实市委重视支持政协工作要求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政协工作,营造了政协履职的宽松环境,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社会关注的良好格局。
(三)围绕中心建言献策,在城市转型大舞台上积极作为
紧扣市委、市政府纵深推进“三大战役”的总体部署,主动加重工作分量,努力为加快城市转型献良策。市政协重点调研由上届每年1次增加到2次。上半年组织开展了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案》,就科学规划引领、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产城互动、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20多条建议。下半年组织开展了工业转型振兴重点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快我市工业转型振兴的建议案》,从抓大扶小并举、推进技术创新、优化发展环境、强化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15条建议。市政协专委会的调研视察由每年2次增加到3次,先后组织开展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非遗博览园建设等调研视察活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分别就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农村环境综治保护、农村社区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等课题进行专题调研,产生了良好的决策参考效果。努力提高提案办理水平,495件提案均已办复,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9%以上,促成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加大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力度,召开了专题会议,增聘了信息员、增设了联系点,共编报《社情民意》内刊51期,比上年多40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市政协提报的社情民意信息共批示17件次。积极参与非遗博览会筹展工作,圆满完成省外招商招展任务。组织委员参加“百千百”评议、行风评议、市民热线、议政时空等社会活动上百次,发挥了社会监督效能,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献计出力。
(四)始终坚持履职为民,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独特优势,在全市政协系统深入开展了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助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服一推”主题实践活动,市、区(市)两级千名政协委员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政协委员活跃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奉献在一线的生动局面。各党派、各界别主题活动特色鲜明,民革推动“民革党员教育基地”和“民革中央画院写生基地”在台儿庄古城揭牌,民盟资助贫困大学生,民建积极为农村群众义诊,农工党“送医送戏下基层”,九三学社形成“科技进农村、进校园”活动品牌,市工商联积极参与促成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在我市成功举办;界别活动小组积极开展了书画走基层、文史进课堂、送法下乡、关爱留守儿童等服务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专委会开展了“科技卫生消夏”、校园安全与规范化建设、民族村居卫生设施、居民饮用水安全、“六五”普法、《律师法》贯彻实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新城区山体绿化保护等履职为民活动。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各级政协委员共走访社区90多个、企业190多家、群众900多户,捐资助学、扶贫济困资金720多万元,解决实际问题200多个,增加就业岗位3000多个。
(五)认真抓好自身建设,广泛凝聚履职合力
制定了常委会加强自身建设的5条意见,出台了《主席会议工作规则》、《常委会工作规则》、《全委会工作规则》等20多项规章制度。机关开展了业务建设年、中青年干部“每月一讲”等活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市政协机关被省文明委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按照区域界别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了17个委员活动小组,召开了小组工作座谈会,为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搭建了有效平台。建立完善了党组成员联系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制度,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常委和联系区(市)政协制度,政协秘书长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对口联系和信息通报经常化。在市委的关心下,政协机关增配了1名党外副秘书长,7个专委会配备了14名党外专兼职副主任,形成了政协与民主党派、工商联“一家亲”的和谐局面。注重加强对区(市)政协的工作指导,召开了区(市)政协主席座谈会,对重大协商议政活动实施市、区(市)联动,促进了整体作用的发挥。承办了全省政协宣传干部研讨班,在国家级、省级新闻传媒发表稿件60余篇。出版《枣庄文史2012》,发挥了存史资政的作用。加强联谊交流,参加了全国24城市政协横向联系会议、苏鲁豫皖接壤地区21城市政协联席会议等,接待全国和省政协领导及省内外政协客人2000多人次,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上一篇:枣庄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
下一篇:枣庄市政协九届常委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