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服务业演绎精彩跨越
2012-09-28 08:06:06 来源:大众日报
-
从旅游输出地一跃成为旅游输入地和集散地;从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到现在已有和正在开工建设的五星级酒店达10家;从全市经济的配角成为主角……熟悉枣庄历史的人,一定会惊叹近几年该市服务业的精彩跨越。数字也许是最好的诠释: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57.52亿元,增长8.8%;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187.01亿元,增长31%,比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3.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首位;全市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20.891亿元,同比增长15.08%;全市第三产业用电量6.39亿千瓦时,增长29.99%
服务业成为城市转型主战场
2006年,枣庄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战略,打响了煤化工、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三大战役”。五年过去了,“三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枣庄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陈伟在作报告时指出:未来五年,枣庄要纵深推进“三大战役”,在全国率先实现城市转型。其中,服务业发展战役在继续抓好文化旅游的同时,向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群等现代服务业方向纵深发展。
《报告》指明了枣庄服务业今后发展的方向:突出台儿庄古城龙头地位,继续强力推进古城建设;重点培育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群和生产性服务业;激活城乡消费市场。
枣庄市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中波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把服务业作为城市转型的主攻方向,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按照党代会确立的方向,枣庄各级党政和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加快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8.6%,拉动增长13.4个百分点。文化体育业投资实现成倍增长,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投资增幅均超过50%。
龙头景区打造三年走过别人几十年的路
7月30日,中国康辉集团与枣庄市开展战略合作。董事长李继烈在出席签字仪式时对枣庄大手笔恢复重建的台儿庄古城景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国外要培育一个成熟的景区,从景区的定位,到发展实施,再到宣传促销等流程,通常情况下需要3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游客量水平,像泰国的芭提雅景区,经过60年的发展才成为一个知名景区。而以台儿庄古城为龙头的枣庄旅游在短短3年内走完了国外几十年要走的路,三年时间游客人数突破二百万人,这在旅游业界堪称是个“奇迹”。
近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口,打造龙头景区,加快要素聚集,完善服务功能,文化旅游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在全国创造了“枣庄实践”模式,改变了我省“东热西冷”的旅游发展格局,“运河在这里重现”成为山东旅游六大名片之一。
枣庄旅游把突破口选在了台儿庄古城,按照“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定位,高标准实施台儿庄古城重建,着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古城重建中,追求历史的原真性,把文化基因融入有形建筑,让古城在原有面貌、形态、规制等历史的基因上复活起来,使之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古城已完成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两平方公里核心景区建设已基本完成。同时,以台儿庄古城为核心,规划建设18平方公里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其中占地1000亩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已奠基开工。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有767个非遗项目、200多名传承人汇聚古城,有108个非遗项目签约进驻,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古城的文化内涵,成为永久性的非遗展示、交易、培训基地。
重建的台儿庄古城,荣膺新世纪“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被确定为国家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已通过国家5A级景区初评。自2010年“五一”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00万人次。
作为龙头景区的台儿庄古城舞起来了,带动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峄城冠世榴园、山亭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薛城民国影视城等景区翩跹起舞,枣庄的文化旅游业快速崛起
枣庄旅游大步走向市场
建景区难,推销景区更难。枣庄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围绕台儿庄古城“天下第一庄”主打品牌,瞄准国内重点客源城市,集中开展宣传促销,实现了“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目标。
三年前,枣庄还是一个典型的游客输出地,景区培育不够成熟,游客渠道没有建立,市场主体严重缺位,需要供助行政力量推动旅游业发展。围绕“建立渠道、完善功能、规范市场”,启动了“枣庄二日游”:把主要景区和住宿酒店打包推介,以区(市)和市直部门为主体,面向国内重点客源城市开展集中宣传促销。3年来,全市游客量接待年均增长26%,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9%。
二日游开展3年来,枣庄的客源输入渠道逐步巩固,市场的力量开始显现。于是,枣庄完善市场运作机制,推动二日游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转变。旅行社是市场开拓的主体。2月28日,枣庄将17个客源城市进行拍卖,结果12家旅行社通过投标竞买成功。这种以政府“拍卖”的方式确立和规范旅游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被业界誉为中国旅游“第一拍”。
目前,定期向枣庄输入客源的旅行社达到500家,与枣庄有着战略合作关系的旅行社达到1500余家。
7月6日,枣庄决定:59个市直部门即日起分三批有序退出“二日游”推销。这意味着,经过3年的苦心经营,枣庄旅游业已有了一定根基,走向市场化运作。枣庄各主要景区都组建了专业化的市场营销队伍,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冠世榴园等景区专业营销人员达到110人。
前不久,枣庄市政府与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枣庄市将利用康辉集团在海内外广泛的市场销售网络的支持,使枣庄市的旅游产品快速进入其产品年册和销售网络平台,以起到推荐枣庄旅游目的地的作用。
培育特色服务业
与省内先进市相比,服务业是枣庄的短板。为此,枣庄从实际出发,重点培育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群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四大特色服务业。加大景区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功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满足游客多样性需求,枣庄各区(市)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突出绿色品牌的打造,建设一批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延伸优化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产品提档升级。积极推进微山湖湿地公园、冠世榴园、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仙坛山温泉小镇、运河湿地等精品景区建设,让游客在品味运河文化的同时,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总投资100亿元的滕州微山湖湿地旅游综合体项目奠基开工;总投资8.6亿元的山亭翼云石头部落已完成规划论证;着力打造温泉度假基地、生态湿地之乡,盈泰温泉度假村、仙坛山温泉小镇、东方怡园度假村、伦达温泉度假村等6个温泉项目总投资16亿元,其中4个已建成运营。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滕州“五朵金花”、山亭万亩火樱桃、峄城象山农家乐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构建了以民俗文化、乡村体验、赏花采摘、购物美食为内涵的枣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目前,全市拥有A级景区31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9个,在建重点旅游项目57个。结合环城森林公园建设,着力打造旅游绿道系统,在滕州、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建设一批“穿城”绿道、“环湖”绿道和“绕山”绿道,充分融入旅游、体育、休闲等各种元素,打造“慢游枣庄”旅游新概念。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918.7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综合收入61亿元,增长21%。枣庄已成为国内新兴旅游城市。
重点扶持山东鲁化天地物流有限公司物流服务中心项目等5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项目,力争建成2家省级认证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3家市级大型物流企业或园区。今年,将山东鲁南牧工商有限公司物流中心、山东东大物流有限公司生产服务性物流园区等五个现代物流项目纳入省2012年重点物流项目,逐步打造龙头带动作用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物流企业核心群体,有力支撑我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物流企业378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1家,物流园区16个。
把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作为推动服务业的重要举措,统筹布局,重点培育,初步形成了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与消费品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商品市场体系,培育形成了滕州杏花村干杂海货调味品批发市场、中国(城头)豆制品交易中心、中国(枣庄)二手车交易市场、滕州全国中小机床市场、伦达国际商贸城等一批在全国、全省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大型专业市场,成为助推枣庄城市转型、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达到261个,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35家,2011年实现成交额343.8亿元,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1.5%,实现税收收入近4亿元,从业人员达到9.4万人。35家年交易额过亿元市场中,过10亿元的8家、过20亿元的5家、过百亿元的1家。
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代表现代服务业发展程度,并能够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有效推动作用,特别是交通运输、信息传输、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等,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含量。我市通过进一步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集聚发展。今年以来,全市金融业迅猛发展,增速达到17.5%,高于第三产业增幅10.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3亿元;鲁南信息产业园正在全面装修,并与金蝶软件、百度中国等40余家企业达成入园协议。
搭建载体擦亮城市名片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更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涉及到星级酒店、旅馆等规划建设,旅游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旅游商品市场、购物中心和特色街区等。
2012年确定的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共计120个,总投资68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7.21亿元。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8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6.26%。目前,全市定点旅游饭店数量达到142家,较2009年增加了115家。床位数量达到18397张,较2009年增加了16012张;引进了锦江之星等13家商务快捷连锁酒店,填补了枣庄知名连锁快捷酒店发展的空白;旅行社(分社)达到70家,比2009年增长53.5%;推进滕州鲁南休闲娱乐美食城、峄城坛山美食街等特色美食街建设;推动鲁班渔村、1818美食广场等餐饮企业集团化发展,引进了澳门豆捞、永和豆浆等知名餐饮旗舰店;全市共改造或新建旅游星级厕所53个;在五区一市配套建设6个游客集散中心;推进三角花园、枣庄西站站前广场等商业片区改造,全力打造核心商圈及城市综合体;融合本地民俗文化,推出了贵诚七珍坊等系列特色旅游商品,新建旅游购物网点27处;新评定台儿庄古城乾唐轩等6家特色旅游购物商店。
各区市也不甘人后,积极行动起来。京沪高铁的通车,给薛城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们聘请澳大利亚BHI公司、苏州空间规划设计院等一流设计团队,规划建设了燕山路商圈、火车站城市综合体街区、西姚邻里中心、珠江路金融商务区等高端商业业态;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知名院校合作建立了3家博士工作站,珠江路金融商务区已有22家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和金融机构计划进驻,红星美凯龙、SOHO珠江等一批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启动了中兴大厦、众信大厦、上海大厦等大型项目建设,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峄城区以商贸流通、房地产、餐饮住宿、文体娱乐为重点,加快启动茂源国际商贸城、文体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发展配套服务功能。市中区今年文化旅游类项目11个,占服务业重点项目的55%;鲁南水城·枣庄老街成功引进奢尚、钱柜KTV、欧曼巴红酒柜等一批名品名店。
节庆活动是扩大品牌影响力、拉动消费、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我市每年统筹汇总全年各类大型节会计划,编制印发年度节会活动意见并组织实施,并将节会信息编入服务业工作简报。着力打造了微山湖湿地红荷节、墨子文化节、汽车场地越野赛、二手车博览会、中国滕州杏花村国际干杂海货调味品博览会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着较高知名度的节会品牌,开展了好客山东贺年会和休闲汇,精心包装了桃花节、梨花节、榴花节一系列各具特色、贯穿全年的“花之旅”和山水游、农家乐、温泉节、滑雪节等休闲产品。全年共举办市级以上大型节会活动22个、区级节会35个、小型节庆近百个,基本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叫响了地域文化,营造了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促进了第三产业和一、二产业的和谐发展,“江北水乡·运河古城”这张城市名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枣庄人清醒地认识到,枣庄旅游服务业才刚刚起步,正面临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从单一产品打造到综合功能提升、从旅游要素建设向多产业融合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要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和大发展理念,全力推动三产与二产融合发展,继续发扬“甘吃天下苦,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攻坚克难,把旅游服务业打造成全市支柱产业,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努力建设富庶、宜居、文化、活力、安康的“幸福新枣庄”!
上一篇:枣庄市加快交通发展 助推城市转型
下一篇:枣庄朔州缔结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