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8处PM2.5监测点已进入试运行
2012-07-14 08:35:04 来源:齐鲁晚报
-
12日,记者从枣庄市环保局获悉,目前枣庄市环保局已经完成能见度监测仪器及PM2.5监测仪器的安装工作,通过调试成功完成仪器标定,目前各种仪器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并和省环保厅进行联网,同时进行PM2.5相关监测数据的传送。
8台PM2.5检测仪,3台空气能见度检测仪已运行
目前枣庄市空气质量监测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粒径10微米的颗粒物质)等项目。据枣庄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徐主任介绍,空气中PM2.5的浓度低于75微克每立方米的属于二级良好,如果高于该数值环境质量就会相对较差,则属于三级。
据了解,环境保护部新修订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中涉及到PM2.5的监测,不过这个标准需要等到2016年才开始实施。“为将来能更好地为PM2.5监测标准提供依据,本月初山东省很多地方都已开始提前监测,但提供的数据只供参考,摸索运行经验。”枣庄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说。
目前,枣庄共有8个PM2.5监测仪器开始试运行,分别设置在枣庄市环保局、薛城区环保局、峄城区政府等地,其中市中区2个,新城区1个,峄城区1个,台儿庄区1个,山亭区1个,薛城区1个,高新区1个。除此之外还有3台空气能见度监测仪器已经运行,其中新城区1台,市中区2台。
枣庄市环保局相关人员表示,按照新的标准,PM2.5浓度年均在15微克每立方米之内,日均在35微克每立方米之内属于一级标准,现在正在进行设备的对比和验收,关于PM2.5浓度的一些数据已经测出,通过联网已经传送到省级环保部门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控制扬尘、煤炭等污染源头,多举措控制PM2.5浓度
枣庄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的徐主任说,“影响PM2.5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煤炭、扬尘、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都能使其浓度增加。”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而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据了解,为了多方面控制PM2.5浓度,7月至11月,枣庄市将进入全面实施储煤场综合整治阶段;市环保局负责依法检查储煤场环评和环保达标情况,对环保不达标的依法处理,停止禁储区内储煤场环评审批。据枣庄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的工作人员介绍,机动车经过环保检验达到排放标准的,环境保护部门应该按有关规定核发绿色环保检验标志,如果达不到排放标准而且属于强制淘汰的车辆,将不予核发环保检验标志。
在今年2月份举行的环保工作会议上曾要求,今年枣庄要以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为重点,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严控复合型大气污染蔓延。加大火电、水泥和化工行业防控力度,突出抓好建筑施工、物料储运、道路保洁等环节的扬尘污染控制。
□相关链接:吸入2.5微米颗粒物可引发哮喘等疾病
目前,PM2.5主要来源是因燃煤、机动车、扬尘、生物质燃烧直接排放的细颗粒物;其次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挥发性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大气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颗粒物。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十分之一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