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戮力打造枣庄品牌
2012-06-25 08:00:10 来源:大众日报
-
地处豫皖苏鲁四省交界的枣庄,辐射4省21市,市场潜力巨大,水陆交通网密布,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发展中小企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去年,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单位数达到17.16万户,从业人员67万人,仅纳税额就达到113.0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76.4%。
眼下,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再上台阶更需要品牌的支撑。枣庄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情况如何?日前,我们采访了枣庄市副市长霍高原。
品牌培育亟待加强
“目前,枣庄叫得响亮的中小企业品牌不多,我们正在精心打造。”枣庄市副市长霍高原坦率地说。
近年来,枣庄市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家越来越意识到,没有名字,没有品牌,没有响亮的称号,企业不可能走出去。枣庄虽然打出了几个较有知名度的品牌,像鑫迪木门、滕州机床、祥和乳业,但是,这样的企业太少,不能弥补中小企业整体品牌意识较弱的事实。
霍高原分析:“喝饮料,点名要王老吉,买空调,首先想到‘好空调,格力造’。这些耳熟能详的企业、产品,都是靠着牌子做大做强的。只有品牌叫得响叫得亮,企业才会有光明的前途。因此,枣庄对品牌的培育仍要不遗余力,品牌培育亟待加强!”
酒香也怕巷子深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有品牌才有竞争力。市场经济中,市场是锁,钥匙就是品牌。”霍高原坚定地说。
他进一步说,如果企业有一个人人都能接受,人人都喜爱的品牌,那么这个品牌就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依靠,就是企业家获得更多财富的依靠,就是员工提高福利待遇的依靠,所以,企业上下都会尽其所能呵护它、珍惜它,不允许任何人糟蹋这个品牌。
以枣庄滕州的鑫迪木门为例,鑫迪木门在木器行业是比较拔尖的,整个企业的品牌建设做得很好,全国600多家门店,全部统一标识、统一装修、统一着装,员工的归属感很强,谈到自己是“鑫迪人”时都是一脸自豪。企业靠品牌这根绳,将员工们捆在了鑫迪的战车上,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也就有了源自内部的发展动力。
霍高原话锋一转又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深巷中的美酒也要有块好招牌才能香飘四方。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牌子,只做‘贴牌’生产的话,非但经济效益无法保证,而且企业也会缺乏共同奋斗的目标,不能形成合力,不能上下齐心打天地,最终只能淹没在商海之中。”
让“枣庄牌”更响更亮
霍高原介绍说,为加强品牌建设,枣庄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品牌专项资金和奖惩制度,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获得山东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重奖;在每年的全市企业品牌建设战略研讨会上,都会把全国、全省的知名企业家请到枣庄传授经验,现身说法,强化中小企业主的品牌观念。
尤其是,枣庄市积极搭建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人才、技术合作,先后有100多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共研发专利项目130余项。并涌现了枣庄洪海、圣德青铜、韦仑地板等一批专利大户。
“统观枣庄市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有不足,有成效,有困难,更有希望。接下来,我们将首先打造一批在周边4省21市的名牌,继而进军全国,让中小企业的‘枣庄牌’更响更亮!”霍高原自信地说。
上一篇:枣庄市63名考生提前被高校录取
下一篇:台儿庄区运河街道未雨绸缪全面加强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