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单独二胎执行满月 申请未现井喷
2014-02-24 08:24:56 来源:钱江晚报
徐文平给大家介绍了一组数据:“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浙江全省前5年,每年符合二胎生育标准可出生的孩子,大概是10万人/年;后面5年,大概是8万人/年。”给大家做个比对参考:目前全省每年净增人口20多万(出生率大概是10/1000,死亡率不到5/1000)。
从政策下来到现在1个月不到一点,从目前的情况看,徐文平说,全省没有出现“井喷现象”。“所以根据这个趋势看,接下去总数还不会太大。我想我们的这个政策能够落得了地,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肯定在同步跟上。”
张治芬给徐文平做了个补充,也给“准二孩父母”一颗定心丸——“从医疗支持上来说,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钱江新城院区)将在今年下半年(估计在八九月份)正式营业。这个新院区有600张床位,能很好地解决杭州市民的生育问题。”
头胎剖宫产的妈妈风险大 妇科医生:社会多关爱女性
种种前序“铺平”后,妹妹可大胆地往前走了?妹子其实还是担心的。曾经有媒体对数百对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适龄夫妇作调查,结果显示:有意愿要二胎的爸爸,占了49.7%;而妈妈低出好几个百分点,在43.4%左右。这背后的潜台词好像是,老婆对老公说:“又不是你生,你当然说得轻巧不‘腰疼’。”从年龄和二次生育的角度来讲,妈妈们都是家庭“创造新生命”过程中,承担最大风险的角色。
张治芬自己也是一个强烈想要二孩的妈妈,但是她为妈妈们说一句真心话:“从生理的角度说,生育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妇女罹患乳腺癌、宫颈癌的风险,其他给妈妈们带来的都是不同程度的风险。生二胎的妈妈,大多数年纪不会太轻,年纪越大,身体条件本来就每况愈下;加上第二次生产风险,尤其是对头胎是剖宫的妈妈来说,都是冒险的。”
骆宏是一位二年级孩子的爸爸,他也非常理解妈妈的烦恼:“不光是产前,更多的孕妇会在产后出现抑郁。国外做过统计,80%的孕妇会得产后抑郁,因为这个过程中,家庭成员的分工、个人事业的牺牲等等,都会给产妇带来心理障碍。”
妈妈不易。“但是我仍然强烈感觉到妈妈们为这‘甜蜜的痛’做出的奉献。” 张治芬接受了各种各样的“高危准孕妇”来门诊:有40多岁还想再生的;有的自己有高血压、甲状腺疾病……
爸爸也不易。“如果十年前,问我生不生第二个,我是坚决要生。但是现在让我再生一个,我的态度是坚决不生,我女儿小时候半夜哭,我熬着陪她一夜没事,现在我上了40岁,已经是老年人生活模式,熬夜,受不了了。”
“从医疗角度讲,我建议大家,怀孕前3个月,到医院再做全面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避免不良的生活、工作环境对妊娠带来的影响。从人性角度讲,我想说,妈妈们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有机会再生育的家庭,成员之间对二胎生不生的商量,尽可能地将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