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石化屡上污染黑名单 监测设备平时都关闭
2014-02-14 10:08:5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即便环保部及地方监管部门对严控污染三令五申,但作为污染大户,中石油、中石化这对“石化双雄”却仍旧屡屡登上环保“黑名单”。2月12日,环保部公布了2013年第四季度27起重点环境案件的处理结果,中石油下属分公司因违规排污被罚款50万元人民币。
来自环保部公布的文件显示,去年12月,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松原采气厂采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水坑,废水废油随处倾倒在路边,污染了土地和地下水。对此,环保部也再度公告,责令中石油掀起改正违法行为,并对环境污染进行生态修复。
事实上,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的违规排放污染源尚属中石油下属公司环保之痛的其中一例。在时隔不久的2013年12月,中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也曾被环保部列为72家涉嫌环境违法的企业之一。
而在两天前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则直言,2013年的总量减排任务完成得差强人意,而一些企业甚至弄虚作假、偷排偷放,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及华电集团等大企业集团。
“虽然这几年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但一些中央企业尤其是下属公司的环保意识仍然不是很强,哪怕集团层面再三强调,但到了下面很多细节都得不到落实。”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失衡的治理
一个不对称的现实是,作为开采、炼化环节的污染大户,中石油、中石化先后多次在集团内下发环保综合整治文件,但旗下诸多子公司头顶的污染帽子却始终难以摘除。2013年7月,中石化集团终于对外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砸下228.7亿元人民币(6.0616, -0.0020, -0.03%),拟在2013-2015年实施803个环保整治项目,这一被其称为“碧水蓝天”的环保计划也是迄今为止国内企业在环保领域投入金额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治理行动。
而为配合这一计划,中石化也为此设立了新的监管部门——中石化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该部门负责人耿承辉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28.7亿的资金全部来自于中石化集团的自有资金,未来也将主要投放在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改善作业场所及周边环境、治理环境隐患三个方面。
对于这一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整治行动,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这一计划前后酝酿了数月,“我们看到了媒体此前对中石化子公司存在污染问题的报道,此次计划也是集团下定了决心要治理下属公司环保问题。”
但针对中石化集团层面祭出的整顿利剑,一名环保机构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则透露,即便中石化总部已经明确制定了减排目标并对下属公司提出了整改要求,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治理的效果却往往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