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焦点 > 正文

华夏文明之源:最早的汉字在哪里

2013-11-25 10:33:19   来源:新浪历史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它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不过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它既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确切的说,它只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系统。很多人,甚至不少的教学课本和读物,都说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话是不确切的。甲骨文的单字现在可以确定超过四千个字,事实上,我们普通人日常对话和阅读所需要的基本文字量也就是两千余个,同时我们也可以确定,甲骨文的字也绝对不是当时存在的所有的字,因为甲骨文在当时只是一种占卜的工具。如此成熟和发达的文字系统,是任何一种古代文明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的。所以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在甲骨文以前一定还有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是我们没有充分认识,或者基本上不认识的。目前来看,一些考古发现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甲骨文以前的文字面貌如何?由于资料匮乏,特别是缺少正确的理论和途径获得令人信服的证据,可以说我们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从古到今流传的很多神话传说中都有着关于汉字起源的信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仓颉造字的故事。这个传说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流传很广了。相传轩辕黄帝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于是他就命令史官仓颉去想办法,仓颉上观天象,下察地理,利用周围各种事物的独特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等,并按照他们的面貌,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这样日积月累,终于以六书造出了福泽后代的文字。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古书中说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说文解字序》中也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不过这只是在战国时候才开始出现并流传的传说,我们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个人创造是不可能的。任何一种文字的诞生绝非是一人一手之功,汉字的出现必定是先民长期累积发展的结果。不过流传下来的种种传说,可能说明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极有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另外中国古书上有“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等记载,这是早期记事常用的方法。所谓结绳记事就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手段。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地安人都有此习惯,即使是在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传播信息。可惜这些物质都无法长久保存下来,所以当时的记事情况也就无法知晓了。

      其中单就早期的文字形式而言也是说法众多,主要有伏羲画八卦的“龙书”、神农作的 “穗书”、黄帝写的“云书”、少昊氏的“鸾凤书”、高阳氏的“蝌蚪文”、高辛氏的“仙人书”、尧的“龟书”、大禹的“钟鼎文”等等,自然这些也都并不可信。事实上,汉字产生肯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由一人于某一时期所独立创造,而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某些社会群体历经长期的摸索使用,然后约定俗成的结果。但透过这种种神话传说的表层,我们可以探究到汉字起源的一些基本线索。

      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也就是最早的汉字在哪里,这个问题的解决更多的需要来自地下考古资料的发现。当然,在田野考古工作中,业已发现了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大量线索,不仅有商代前期,相当于夏代的遗物,还有属于更早的种种考古文化的资料被发现。

      我们在公元前4000年的仰韶文化和其后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都曾发现有不同的刻划符号。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和大朱村出土的陶器上,曾发现了八种18个刻划符号,其中有些与甲骨上所见的字类似。不少学者认为它们当是原始阶段的文字。文字学家于省吾将其中的几个刻划符号释读为“旦”、“锛”和“斧”等字,学者唐兰也释读了“灵”、“炅”和“斤”等字。不过,另有不少学者则认为这些刻划符号仅“代表个人或氏族的形象化的图形标记”,与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尚有很大的距离。

上一篇:国内六成油气管道服役超过20年 事故率远超国外
下一篇:摔倒“讹人”老太接受电视采访当场下跪喊冤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