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瓜瓜曾自称最愿活在清末:乱世出英豪
2013-10-29 09:23:22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关于儿子在国外读书的资金问题,薄熙来一字一句地说:“全额奖学金!”但他并未提及奖学金由哪所学校提供,薄瓜瓜又是如何获得。据本刊记者了解,牛津PPE专业并不提供针对国际学生的奖学金,不过也有了解情况的人提醒记者,校方虽不提供奖学金,但理论上,他完全可以通过第三方获得奖学金,“所以,技术上说,瓜瓜可能从没说过谎,而以前很多炫目的报道,从理论上也可能都没撒谎。”
哈佛大学方面拒绝评论薄瓜瓜的入学资格问题,该校的发言人Doug Gavel对路透社记者说,申请者会接受全面考察,不仅仅考察他们的成绩,也会考察他们的领导潜力以及对“一个多元丰富学习环境”的贡献能力。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等教育研究所(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t UCLA)教授Mitchell J. Chang告诉本刊记者,名校追逐有显赫家庭背景的学生,世界范围皆是如此,并不奇怪,“或许最动听的一个解释是,这些学生会为其他学生的未来提供更好的人际网络,不过我怀疑,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的家庭能给学校带来大量捐助。毕竟名校不能只靠学费来维持运转。”他还介绍,对于那些公立大学来说,如今面临政府经费减少的现实状况,压力就更为突出了,“我所在的UCLA就是如此,我们采取了很多办法去应对,其中之一就是在不降低对成绩要求的情况下,增加州外以及国际学生的名额。”
而曾在哈佛肯尼迪学院攻读公共政策研究生的任意则在微博上说,以哈佛为代表的私立学校是很精英主义的,“他们希望培养精英和社会领袖,但最易成为领袖的人,其实是领袖的后代。他们当然并不只吸收精英后代,但对精英后代会给予你想不到或不愿相信的格外照顾。”
“最顶级的大学认为自己其中一个使命是培养未来的领袖,而出身于显赫家庭背景的孩子天生就在申请上有很多优势。”Mitchell J. Chang说,“我曾就读于哈佛,而我的妻子曾在斯坦福上学,我们都背景平平,我敢肯定地说,即使在这样的学校,也是我们这样的学生远远为多。权贵子女里会有烂苹果,可是他们一样可以用自己的表现令学校骄傲,比如克林顿的女儿。如果他们令学校感到丢脸,校方就会做出反应,通常是很特别的反应。比如,他们不会在世界范围停招有显赫家庭背景的学生,但或许以后会对中国另有考量。”
薄瓜瓜的一位同学告诉《每日电讯报》,在他刚入学的那年,瓜瓜仍然非常热衷于社交,但第二年则低调多了——据说和那些泄露出去的尴尬照片有关。还有人说,第二年他把更多精力用在学习上,他会经常在课堂上谈论中国,但对于涉及民主改革的问题则会轻轻避开。这一学期,薄瓜瓜还获得了艾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提供的资助,研究课题是“求解中国非营利组织的透明化与社会参与”,本刊记者致电中心主任赛奇(Anthony Saich),被其秘书告知须联系媒体关系处,而媒体关系处则以“学生隐私条款”拒绝评论。据《环球时报》2003年7月的一篇报道,赛奇是肯尼迪政府学院与亚洲有关的所有培训项目的负责人,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中国官员的培训。在艾什中心的网站上,还可检索到薄瓜瓜研究课题的一名合作者Jennifer Choi,本刊记者尝试通过电邮联系采访,亦未获回复。
本刊记者后联系到肯尼迪学院的一位教授和一位访问学者,他们的口径如出一辙:为了保护学生(以及毕业生)的隐私,教职工不会谈论此事。一位老师说,在某个圈子里,大家都会知道谁是高官的子女,但也只是私下谈论,圈子之外,哈佛的学生非常注意不去评论这些,“哪怕只是本科生。”
有肯尼迪学院的中国学生对媒体之前对薄瓜瓜的报道感到不满,认为过分渲染了他生活的“奢华”,在这位学生看来,薄瓜瓜生活“没什么特殊的地方”,薄瓜瓜本人“也没什么缺点”。之前网传薄瓜瓜在哈佛的“豪华公寓”距哈佛广场走路约十来分钟,公寓本身并无特殊之处,而接近2950美元的月租在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市也算合理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