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书记“开炮” 痛斥昆明拆建
2013-10-03 14:31:04 来源:南方周末
据介绍,早些年,为了保护滇池,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拆除滇池周边村庄,让村民搬迁,计划建成十几个湿地公园。如今拆迁计划已有时日,但后续缺乏跟踪监测。“村子是拆了,但是否达到治理的目标?”
而近几年,这名民间人士又发现,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每年都会在滇池周边栽种吸水性强的中山杉,这也一度成为昆明学界争议的热点。尽管官方曾对此进行解释,但一些专家依然认为此举缺乏环境影响评估:“昆明属于干旱缺水地区,为什么不种柳树?柳树价格也便宜,且不会对滇池产生破坏。为何种的都是昂贵的外来物种,而不是便宜的本土物种?”
又如滇池边城市公路的建设、滇池养鱼破坏水质的问题,上述原政协人士感慨滇池的治理规定繁多,但依然出现诸多执法不力的困局。
昆明在城市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治理滇池的五年计划,包括对滇池进行截污、清淤、清水和引水等项目。“截至现在,投入治理滇池的经费早已超过数百亿,但是治理的效果仍然不明显。”
重铸灵魂
省委书记释放的信号早已开始产生影响,2013年规划部门限制明显收紧。
不过,与实际的缺陷相比,昆明更紧迫的任务是找回灵魂。
“一座城市的发展,文化是灵魂。”韩先成表示,昆明市的城市建设反复折腾,使得城市发展失了魂。
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正是此次秦光荣反思的重要内容。他在讲话中多次提及昆明的尴尬现状:“昆明过去呈现的‘云津夜市’、‘螺峰叠翠’、‘坝桥烟柳’等古老的昆明人文景观,只能停留在文字里,在老昆明人的记忆里。”
韩先成感慨,到国外考察,他见到的是比自己大数百年的历史遗迹,然而在昆明,见到的多数是比自己年纪还小的高楼。
不少历史建筑在城市大拆大建之中已被拆毁,就连具有昆明标志性历史意义的金马碧鸡坊,如今也成了钢筋混凝土的伪文物。
修建马路、旧城改造挡不住,据一名住建系统人士说,他们能做的就是组织院校里学建筑的大学生去测绘,把这些传统建筑进行统计留档,保存资料。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抢”。规划部门工作人员去施工现场“抢”各种建筑构件:石雕、木雕、门窗等。一名文物单位负责人说,随便拿一个都是3级保护文物,都能代表昆明历史建筑特色。
后来,规划部门把所有构件无偿捐赠给云南省历史文化博物馆,由他们布置展厅,向社会展示。
对于昆明历史文化的反思,迹象似乎在2012年便已显现。
开发商王文(化名)发现,从2012年开始,昆明开始注重文化和本土元素,相关部门对建筑形式提出了强制要求。现在开发商必须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前者出文物保护和片区改造资金,后者找专人修缮和恢复。
上一篇:九寨沟管理局就游客滞留事件致歉
下一篇:香港特区政府:不会轻易撤销“限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