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河北8成北大清华生源 衡水中学:没对手有隐忧
2013-07-18 10:33:32 来源:人民日报
-
在河北教育界,衡水中学堪称“巨无霸”,它甚至在官方网站上宣称,连续14年成为全省高考“最强军团”。眼下,这所位于衡水市区东南部的学校大门紧锁,唯一的侧门也被严格限制出入。校门外,一幅巨大的展板显示着今年的高考成绩,道路两旁的围墙上贴满了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的学生照片,长达百米,蔚为壮观。日前,记者来到了衡水中学。
一家独大 20年前还是薄弱学校,如今培养河北八成以上北大、清华生源
超级中学并不新鲜,衡中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最明显的与众不同就是衡中没有对手。其他超级中学尚有竞争者,未能一家独大。在北京,人大附中赫赫有名,但还有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等能一争短长;在天津,南开中学如雷贯耳,但也有耀华中学、新华中学不相上下……但在河北,衡中没有对手。2012年,北大、清华在衡中共录取96名考生,占这两所大学在河北省录取总人数的86%。这一年,衡中还有20名考生被香港各大名校录取,21名考生被国外大学录取。总分600分以上的有2109人,本科一批上线率达87.8%。2013年,衡中包揽了河北省文理状元以及文科前10名,6人进入省理科前10名,本科一批上线率达86.9%。
“另外,与其他超级中学相比,衡中既非出身名门,也没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一位衡中的老师如是说。纵观其他超级中学,要么身出名门——名牌大学、师范院校的附属中学,如人大附中、华中师大一附中等;要么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如南开中学、上海中学等。而衡中原来只是衡水县的一所中学,到上世纪90年代初,衡中还是当地一所薄弱学校,高考成绩并无优势。
原衡中校长李金池在《衡水中学是怎样成为全国名校的?》一文里曾详细介绍了他用建立“精神特区”、提倡素质教育、公平竞争、激发激情等办学理念提高升学率的做法。李金池把改革矛头首先指向教师:不许老师外出兼课,不许搞有偿家教,不许接受学生家长的宴请,老师把全部精力用于与学生一起做题。
这些措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995年,衡中一举夺得全地区11个县重点中学的头把交椅,开始显露头角。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有十几人考入北大、清华,2012年更是攀升至96人。
衡中仿佛应验了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实现了升学率与资源富集的循环促进,有人说,它的强势还将维持下去。
半军事化 带橘子进教室受警告处分,生活精确到分钟,短裤和裙子要在膝盖以下
“不能退步,不能生病,不能顶撞,不能心情不好,不能慢,不能笑,不能和同学说太多话,不能走神,不能咬笔,不能总跑厕所,不能啊都不能……”一位衡中毕业的学生这样回忆曾经的在校生活。
只许带牛奶、饼干、苹果、梨、橘子、香蕉6种食物进入学校,短裤和裙子要在膝盖以下,不能留怪异发型,女生不能佩戴首饰,不能留长发……衡中的这些要求引来众多非议,但这仍阻止不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挤破头把孩子往里送。
尽管衡中一再强调,学校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在外界看来,衡中的成功靠的是半军事化的封闭管理,让师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以及大量做题挖掘应试潜力,即李金池所说的“老师把全部精力用于与学生一起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