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上任百日盘点:打破惯性未救银行钱荒
2013-06-24 08:50:25 来源:新京报
-
李克强总理100天:改革进行时
出任总理百日,行政体制、金融、农业多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削减“三公”,保障民生
30年前,波澜壮阔的改革首先是由沿海开放的经济特区带动的。今天看来,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和动力。而在这种开放的过程中,改革将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 ——3月29日,李克强在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讲话
近日银行“钱荒”与央行拒不“放水”,将舆论焦点再次集中于李克强及其带领的新一届政府的金融政策上。
这位3月15日上任的新总理在首场记者会上回答了11个问题,多涉及改革方略和新一届政府施政目标。“改革”成为媒体报道的关键词。
如今,新总理已正式工作100天,新思路、新风格正逐步呈现。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新一届政府在机构调整、经济、民生及金融方面的施政方针日渐清晰。时间虽短,却不难看出,改革全面进行中。
“央行为何不救市?”这是持续近一个月来的金融业“钱荒”中,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疑问。
在这场被称为中国银行业“历史最严重资金短缺”中,央行并没有施以援手,这打破了市场关于央行“放水”的惯性期待。
一些分析人士猜测,这或许反映了李克强带领的新一届政府应对金融风险隐患的强硬姿态。
在金融领域的“新政”是李克强上任来诸多领域改革中的一项。
“李克强经济学”初见端倪
一个多月三提“盘活存量资金”,央行拒绝救市,以金融之手,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3年6月20日,足以载入中国银行间市场史册。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在近年来,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
业内将这一现象比喻为“银行间互放高利贷”,并认为银行流动性非常“紧张”。
尽管市场资金面信心受挫,但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
此语一锤定音,彻底浇灭了市场对央行“放水”的盼望。而央行也以坚持发行央票的实际行动,进一步表明了不放松的态度。
此举令金融界普遍认为“李克强经济学”的金融新政和货币思路已初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