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焦点 > 正文

汶川五年,我们的进步与忧思

2013-05-12 12:05:22   来源:新华网   

      “回归正常生活后,心理重建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中科院心理救援队领队刘正奎说,心理援助与生命营救、物质救援一样,是灾难救援行动中关键一环。世卫组织调查显示,灾难发生一年内,20%的人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长期心理干预。
      我国大规模灾后心理援助起源于汶川地震。此后一年内,超过4000名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参与了灾后心理援助工作。
      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沙坝村村民贾晓琳的丈夫地震中遇难,留下了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经过筛查后,她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重症患者。贾晓琳说:“我自己经常胡思乱想,控制不了。后来专家经常对我进行疏导,逐渐走出阴影。”
      五年来,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盈江地震、彝良地震,心理援助都被明确纳入灾后重建计划。中科院心理所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灾后国民心理健康数据库,约有54.5万人次接受心理服务。
      “汶川地震时,由于没有经验,缺乏系统的管理和组织,心理救援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无序。”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傅小兰说,如今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已逐渐步入正轨。
      但是,由于心理援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也凸显出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组织管理经验积累不足、心理援助队伍专业水平较低。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心理援助起步较晚。美国1978年出台了《灾难援助心理辅导手册》,心理援助被列入联邦紧急事务应急预案。新加坡于1994年建立了国家应急行为管理系统,包括为经受灾难的人群提供心理服务。日本防灾减灾法律体系中明确规定心理援助在灾后重建中的重要地位。
      刘正奎建议进一步完善灾后心理援助法规,制定《国家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应急预案》,建立统一的组织和执行机构,大力推进心理援助专业人才培养并建立专业人才储备网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灾后心理援助的有序和高效运行。
      应对灾难,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从汶川到芦山,五年来一次次灾难考验警示我们,要在这个并不平静的星球上站稳脚跟,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美国务卿:有重大证据证明叙政府使用化学武器
下一篇:马英九就扫射事件向菲律宾下72小时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