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焦点 > 正文



  “不顾现实条件让农民上山造城”

  新京报:在十八大报告中,城镇化被着重提出,你怎么看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来扶贫这种方式?

  冯奎:城镇化从总体上来看有利于减轻贫困。但城镇化的发展如果推进方式不恰当,某些方面会加重局部贫困现象。

  目前,中国贫富差距十分严重。面积最大、影响人数最多、最为深刻的贫富差距发生在城乡之间,在减轻贫困方面,城镇化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措施。

  当然,也不能忽视,城镇化也可能会加重部分人群之间的贫困对比。

  新京报:城镇化会加重贫困对比,怎么理解?

  冯奎:中国离高度城镇化的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20年,按年均0.8个百分点的城镇化增长速度,中国每年还要有近千万农民进入城镇,总人数会有2亿多。

  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会提高进城人口和家庭的收入,城镇化过程就是增大城市人口、减少农村人口的过程,将人口从效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和农村中吸引到城市,这是减轻贫困最直接的做法。

  新京报:具体操作要注意什么?

  冯奎:我国的城镇化质量还不高,以前也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很可能因为推进方式不恰当,而导致局部地方的特殊人群返贫。

  第一,城镇中形成贫民阶层;第二,农村里留下数千万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口,他们在农村的生活本身就有困难,如果再遇上自然灾害、疾病,会重新陷入贫困;

  第三,大量农民工在城市里就业,却没有享受城市公共服务,没有取得城市户籍。他们很容易受到经济波动影响而失业,加上各种社会保障不齐全,原来的经济基础又比较差,重新陷入贫困。

  新京报:通过城镇化解决或改善贫困问题,是否存在一些误区?

  冯奎:目前,很多人在思想认识上对城镇化作用理解不透。

  第一,一些地方迫切提高地方的城镇化率,赶农民上楼,通过整理土地的办法将农民集中起来居住,短时间内造成城镇化假象。由于没有产业支撑,新的就业机会没有形成,一些地方出现经济发展停滞,不稳定现象。

  第二,不顾现实条件推动城镇化。比如有地方大张旗鼓地提出“城镇上山”,需要生态保护的地方,禁止开发的地区采取了削山头,要求农民上山造城,实际上破坏了小区域的自然地理生态。因为生态破坏导致频发灾害,容易重新陷入贫困。

2013-02-25 09:22:45   来源:新京报   
本文导航
  • 1、山西小康县羡慕贫困县待遇16年后成功返贫
  • 2、小康带来求助难
  • 3、得贫困者多助
  • 4、指标拔高经济落后
  • 5、“穷帽子”大实惠
  • 6、成功“返贫”获资助
  • 7、贫困县有啥好处
  • 8、贫困地区捧着金碗讨饭吃
  • 9、让贫困者有工作才是脱贫之道
  • 10、城里的农民或成新贫困人口
  • 上一篇:6成低保户非贫困户系误读 民政部称错保率4%
    下一篇:连战抵京“走春访旧” 今晤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