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成各地新目标 户籍土地改革为先
2013-02-21 15:16:54 来源:人民网
高汝熹也指出,“潜在的难题是,如何处理好城镇化与‘三驾马车’中投资的关系,乃至与细化的房地产市场的关系?一旦地方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或会造成投资过热,并加剧通胀的迅速升温。”
事实上,农业银行此前就已公布研究报告指出,“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借新型城镇化之名,行过度投资之实。”农业银行甚至称,“应警惕投资过度带来的新一轮产能过剩。”
部分城市的城镇化投资计划甚至被媒体评为“简化为拆迁与征地”。普通消费者担心,中国的房价或因新型城镇化进一步上涨。
关 键 户籍土地改革为先
从确认农民土地权利入手,允许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市场,取消剥夺农民的征地环节,废除“18亿亩红线”,打破政府垄断,建立个人、集体、法人和政府多方参与的土地一级市场。
在专家看来,消费者对房价的担忧和机构对投资过热的预警,都在暗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或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而要真正的以“人”为核心。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2011年表示,中国城镇化近年来之所以处于高速推进期,与“土地等资源成本过低”、“劳动力成本过低”、“污染环境付出的成本过低”这“三低”因素相关。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是51.27%,中国社科院此前发布的蓝皮书称,按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40%-60%的时候,“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此时,推进城镇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比如,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称,“新型城镇化面临两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实现已进城农民工平稳有序的市民化,第二个挑战是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对人口和劳动力的需求。”
那么,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该如何避免再走“老路”?又该如何面对“严峻的挑战”?
对此,徐长乐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应打破目前最大的障碍之一“大量流动人口的身份如何确定的问题”,即快速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从1958年到现在,经历了50多年的‘城乡隔膜’。是到有所改变的时候了。”徐长乐说。
“城镇化的核心就是让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国家发改委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李铁对媒体直言,“如进城农民无法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反而形成了和城镇居民两极化的就业和生存状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不利。”实际上,如扣除1亿多的农民工等在外打工的群体,2011年50%以上的城镇化比例会迅速下降到只有35%,远低于欧美国家的城镇化率。
徐长乐还称,与户籍改革并列、且急需改变的另一项改革就是“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必须承认,过去的城镇化发展,侵占了‘三农’太多的利益。”他说,这必须得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