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焦点 > 正文

城镇化成各地新目标 户籍土地改革为先

2013-02-21 15:16:54   来源:人民网   

      对此,山东省表示,到2015年,该省城镇化率达到56%;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3%。其中,山东还提出了少见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目标:2015年达到47%,2020年达到56.5%。所谓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这是相对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概念。
      山东省同时提出,到2015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城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5年下降17%”等目标。
      据《河南日报》报道,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后5年,要加速发展新型城镇化,目标是“城镇化率达52%以上,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初步形成”。
      “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持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被列为河南省重点工作的第二条内容。郭庚茂说,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重点放在中小城市,鼓励引导就近城镇化。增强城镇产业支撑能力,推动以产兴城,更好解决进城农民就业问题。同时,“优化城市形态和布局”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是推进城镇化的举措之一。
      云南和贵州在去年“城镇化”成为热词之前,就设定了目标。据悉,云南的目标是,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5%左右,2030年达到65%左右;贵州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城镇人口增加至145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1%左右,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

      隐 忧  政绩冲动引投资热

      如何处理好城镇化与“三驾马车”中投资的关系,乃至与细化的房地产市场的关系?一旦地方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或会造成投资过热,并加剧通胀的迅速升温
      “地方政府的举措紧跟中央步伐,认清了城镇化带来的机会,这值得肯定。”上海交通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汝熹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但我的观点是,城镇化确实是中国未来20年维持高速发展的‘引擎’,但过多炒作城镇化没有意义。因为,城镇化是一个‘过程’或‘结果’,需要切切实实地推进,而不是投资概念上的‘炒作’。”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随着“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投资价值的明确,市场随之出现了多种争论。高汝熹直言,一些地方政府在提出城镇化目标的同时,还推出了一系列地铁和机场等新建或扩建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工程,那么,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从何而来?是不是会再次加剧地方融资平台的负担?
      资料显示,从2009年至今,关于地方债危机和地方政府“破产”的消息就屡次见诸报端。一旦从2013年至2020年继续“大干快上”基建工程,或将再次加剧地方政府的负担。
      “不必担心‘破产’,因为,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不可能仅由地方财政来负担;再者,也并不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会将精力集中在基础项目的建设上。”区域经济专家徐长乐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真正要担心的,恰恰还是地方政府潜在的投资冲动。尤其是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实际上的‘司令官’,在业绩考核、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压力下,投资冲动或难避免。”

上一篇:山东主体功能区规划公布 青岛两区市获重点开发
下一篇:新华社盘点中共新领导集体履新百天: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