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百态 > 正文

学生上学爬悬崖边10米高木梯 领导称没钱修路

2013-04-18 14:56:11   来源:法制周报   

      “天梯”已有几百年历史
      余启运是张家湾村红鱼洞组人。为照顾兄妹俩上学,母亲吴成香在龙潭坪镇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子。每个月,余启运会回家一两次,通过两部“天梯”只要一两个小时,绕行山路则需要四五个小时。
      4月11日,记者和余启运一起回家。他要给朋友带东西,由母亲和妹妹余欣欣坐在记者车上先走一步,他骑摩托车追上我们。虽然爬“天梯”比绕行节省时间,但在放学后赶在天黑前回家仍然来不及,余欣欣每每提到回家便要哭。无奈之下,去年年底,家人给余启运买了一辆摩托车,先骑一段路,可以省点时间。
      按照相关规定,15岁的余启运不能骑车上路,但他说:“没事,我已经习惯了。”一次在山下的弯道上,另一辆摩托车和他的车相撞,幸运的是两人均无大碍,但他现在仍心有余悸。
      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山脚,余启运将摩托车寄存在朋友家。一行人从山脚沿小路向山上走,有些路段只能爬行。半个多小时后,“天梯”才出现在记者眼前。这两架“天梯”加起来有10多米高,靠在悬崖峭壁之上,没有任何固定设施,后面则是七八十米的深渊。半年前,余欣欣差点掉下悬崖,所幸母亲眼疾手快将其抓住。

      爬上“天梯”后,还要十几分钟才能走到余启运的家。
      余启运的爷爷余大桃告诉记者,这两架“天梯”是他和村里的几个老人制作的。在该村,制作“天梯”的历史已经有几百年,代代相传,三五年更换一次“天梯”。因身体不好,72岁的他和66岁的老伴杨云南均已多年未曾下山。
      据了解,张家湾村占苦竹坪乡面积的四分之一,地广人稀,村外仅有一条简易公路通往村子。该村曾被县、乡政府列为“建设扶贫村”,今年又将其列为“高寒山区村”。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组与组之间均有大山相隔,想把全村走遍,得要两天不眠不休。
      余大桃说:“张家湾有四险,两处‘天梯’两险路。‘天梯’共48步,红鱼洞组36步,张家湾组12步。”这句话在村里广为人知。与之对应的四险为红鱼洞组两部“天梯”共36个木阶;张家湾组一部“天梯”12个木阶;窝塘组一条险路高十几米;水竹园组一条险路80度斜坡,身后是300多米的悬崖,曾有一家访老师在此摔落,幸好有绳子绑住,同行人把他拉了上来。
      张家湾村共有在校学生60人,孩子们上学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寄宿上学,家人在学校附近租房居住;另一种是接送上学,每天早晚由父母或家人爬山接送孩子。张家湾村寄宿学生有三四十个,需接送上学的学生有9人,另一些随打工父母在外地上学。
      余启运和余欣欣都是寄宿上学的学生。余启运告诉记者:“村里有些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学生,如果不在同一所学校,只有过年时才会相见。”
      谈及山外的生活,余启运说:“我将来一定要走出去,老了再回来。”

上一篇:山东金乡县25岁女镇长韩寒被举报 其父为干部
下一篇:习近平夫妇同时入选时代杂志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