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百态 > 正文

瑞士人全球最富为何不奢侈:勤劳朴实很克制

2013-01-12 16:29:15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4年,我来到春寒料峭的瑞士。在此之前,我对瑞士的了解仅限于它的银行和手表业。

      第一次来到瑞士谈不上喜欢。它既没有法国的奢华,也没有荷兰的摩登和意大利的匠心。冬天的瑞士只是一片灰白色,阿尔卑斯群山矗立在街尽头,山峰隐于白色冰雾中。我生长在平原的上海,这种群山环绕的阵式让我感到闭塞和阴郁。

      因为是冬天,空气所以格外紧凑坚韧,让人一下子思维清晰,能够处事冷静。我拖着行李坐上一列与发车时间分秒不差的火车,从苏黎世驶向我定居的城市琉森。然后在那里换乘上一辆与发车时间分秒不差的公车来到寓所前。在大门口,分秒不差准时到来的房东把一把亮闪闪的房门钥匙交到我手里。走进房间,一切井然有序,一尘不染。外头冰天雪地,里面却温暖如春。我悬着的心轻轻放下,开始了在瑞士的生活。

      如今想来,那已是9年前的事了。很多年后,当我再去看养育我的上海,发现它犹如一个庞大到不可思议的容器,装入所有的声响、味道、悲欢与物质,然后使劲地摇晃,成为一种复杂混乱的能量。上海这座城市变化之快,使之成为一个浮在空中的变量。

      相比之下,瑞士及瑞士人都是定性,克制有序实在地存在着。如果说瑞士是一只精确的钟表,那么瑞士人就是规规矩矩走在钟面上的小人儿。

      瑞士人的克制体现在情感的表达上。定居下来的第一年,我去参加了一个葬礼。

      亡者是我一个瑞士朋友的母亲。仪式有一种完美的整洁感:牧师致词,众人祈祷歌唱,温厚的声音在教堂高耸的穹顶上缭绕回响,宗教的空灵和肃穆感大过人世间真实的悲伤。在一声齐整的“阿门”后,棺木被合上抬出教堂,放入前方花团锦簇的矩形墓穴中。整个过程没有一个人发出哭声,这与中国人撕心裂肺表达痛苦的方式很不同。这种被克制的情感是西方世界倡导的理性文明。中国人显然活得更为奔放和即兴。

      越是社会福利体制优越的国家,老人就越寂寞。在瑞士,古稀和耄耋的老人们如果生活能够自理,大多独居。他们独自开车去超级市场,一个人散步、看电视,身体抱恙时也坚强地一个人去看病。有时候当我在湖边散步,看见长椅上各自坐开的静默的老人们,心里不免困惑,为什么他们不能坐在一张长椅上一同热闹地聊天,就像中国的老人们那样不害羞,充满好奇,热衷于集体生活。

上一篇:男子变性后三次怀胎 与妻感情破裂离婚不成
下一篇:富士康江西工厂上千人因不满薪资待遇罢工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