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贫困县强征数千亩农田造湖并殴打农民
2013-04-18 08:43: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一份当地政府《致“走读淮河”项目区农民朋友的公开信》中,有这样的句子:“对于个别执迷不悟,违法阻挠项目建设的人,我们将坚决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农民是否只有“个别执迷不悟”且不说,如今,至少“严厉打击”变成了现实。
耕地被征的村民之一陈培海告诉本报记者,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村干部就把储有土地补偿款的银行卡发给村民,每亩36529元。村民普遍担心,这些钱难以保证耕地被征收之前的生活质量。
陈培海家三口人,这次被征了1.2亩土地,仅余下1.6亩。“征地又不是为了建厂,建厂了,我们还能去干活。”陈培海说。
河南省国土部门的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3.6万元的价格应当不低于国家的政策标准。但实际上,这个标准距离失地农民的需求相差甚远。
淮滨县“走读淮河”项目建设工作指挥部指挥长鲁泽建也向媒体承认,这些补偿款,的确不多,但淮滨是国家贫困县,经济实力支持不了失地农民的要求。
任堰村一位老大娘告诉记者,她曾经当面拒绝了村干部的补偿款,并且愤怒地表示:“就这点儿钱,让我的子孙后代怎么活?”
夺地的过程,并不体面。躺在病床上的刘华英已经记不清当初打她的人是谁,只记得当时场面很大,一两百名村民保护自己的耕地,竟然来了更多穿制服的人,年老的村民被抬起来往外扔,年青的村民谁上前谁挨打。
截至4月17日记者发稿,刘华英的儿子陈伟波告诉记者,他母亲还没出院。4月10日中午,记者在淮滨第二人民医院见到刘华英时,她已经在医院躺了十余天,没有一个领导干部来探望过。她说自己头很疼,“我不想死……人不该死,老天要救。”刘华英紧紧握住记者的手不愿松开,红肿的眼睛欲哭无泪。
五千亩土地怎么批下来的?
开挖占地五千亩的大湖,农民保持耕地,却遭到围殴的视频被群众上传到网上之后,淮滨县并没有作出公开回应。当地媒体也保持了沉默。4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报道了这则民生新闻。
数千亩耕地怎么能说征就征,淮滨县是怎么报批的呢?
淮滨县国土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走读淮河项目所占用的近5000亩土地,是由河南省政府分次批准的,有省政府的批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报道却对此提出了质疑:同样用途的近5000亩连片土地,征收为“走读淮河”项目的建设用地,却被分批分次报批,这是否有“化整为零”、规避审批级别的嫌疑?
一篇署名“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的网文,详细解释了这一问题:“据土地管理办法规定,省政府的批地权一次不能超过35公顷(即35×15=525),超过525亩的占地就要上报国务院批。要使4995亩非法圈地转为‘合法’,且不让国务院批,就必须瞒天过海,将其分为至少10块,每块都不超过525亩,分10次上报省政府审 批,这就叫‘分批次批’。”
该文指出,“而淮滨县一年的用地指标才多少呢?据笔者以本县的年用地指标做参考估计,65万人口的淮滨县一年的用地指标不会超过600亩,而4995亩的一个项目,就几乎用去了该县9年的指标。如此大手笔,大魄力,假若没有政府的配合,如何能批得下来?”当然,“光批下来,还不行,还要从农民手里夺走土地”。
然而,记者查询国土资源部网站发现,淮滨县201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地计划里,“走读淮河”项目属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挂牌出让的土地面积只有645383平方米,不到1000亩。
记者联系淮滨县一位主要领导,就该县“走读淮河”项目报批用地与实际征用土地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提出质疑,对方并未正面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