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预算藏花钱花招:某市其他支出达146亿
2013-04-01 10:00:47 来源:新京报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蔡立辉认为,“其他支出”看不到具体支出用途,奖金补助、吃喝招待等超标费用都可罗列其中,自然让一些地方政府“爱不释手”。而现行的预算法规定,年度中财政资金在科目间“流转”不需人大审批,更是加剧了“乱花钱”的风险。
■ 追访
“预算不明细因藏‘三公’经费”
近年来,公众对预算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应要求进行了预算公开。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预算公开主要是看政府部门的意愿,很多部门公开的预算账本过于“粗线条”,账目格式更是五花八门。
“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到,这是当前政府预算审批的难点。”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蔡立辉分析,一些地方政府预算审批不严格,流于形式,一是预算报告过于粗略,且缺乏比较详细的说明资料,人大很难对其进行深入审查;二是预算审查的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比较强,但人大特别是地方人大缺少这方面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三是财政超收部分往往由政府自行支配,使得预算审查、预算约束形同虚设。
项目支出暗藏猫腻、预算外资金缺乏监管是当前预算审批的两大漏洞。高抒教授认为,在一些部门的预算报告中,项目支出金额巨大且缺乏具体明细,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中暗藏“三公经费”,这些项目支出不是“说不清楚”,而是“不想说清楚”。
■ 建议
完善预算监管杜绝寻租
“预算法修正案今年将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三次审议,目前预算公开怎样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要求还不明确,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进一步细化。”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律师》杂志主编陈舒说,预算账本不可能人人都看懂,最根本的问题是人大要对预算进行管理。“怎样跟进、监督,考验的是人大如何落实自己的监督职能。”
蔡立辉等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遏制公款浪费、贪污腐败现象,首先必须消灭预算外的收入和支出,全面深入审查每一项预算,杜绝寻租空间。其次,加大监督力度,对于违反预算法的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