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指南 > 正文

荀子与枣庄

2012-10-18 18:28:37   来源:搜狐博客   
      荀子,名况,字卿,祖籍赵国(今山西省安泽县),长期生活于兰陵(今枣庄市)。曾游学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因齐人谗言而适楚,楚相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子是我国最著名的先贤哲人之一,司马迁将其与孟子并列而立传,章太炎以荀子与西方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相媲美,认为“荀子学过孔子”,梁启超则认为中国两千年名为孔子文化,而实质推行的则为荀子文化。荀子作为春秋战国末期的思想家、理论家,对诸子百家的代表性人物都进行过辨证批判与分析,堪称诸子百家的终结者和集大成者,他的学生李斯、韩非子等,在实践中继承并发扬了他的法治方面的思想,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
      荀子的著作共有《荀子》三十二篇,是由汉朝刘向整理后又由唐朝杨倞编定而成。荀子在政治上主张“隆礼重法”,“明分使群”,其自然观接近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他的“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充分揭示了自然历史规律,闪烁着真理的光辉。荀子以“性恶论”批判孟子的“性善论”,强调“化性起伪”,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重大作用,对于推动人类进步具有更加切实的作用和意义。
      枣庄市是古兰陵的延续和发展。明朝著名人士贾三近在修订《峄县志》时指出:“山川疆域,古今一尔,世代有推迁,而鄫、承、兰陵之地犹昔也”。清朝康熙年间知县田显吉也称:“峄固缯、承、兰陵旧疆也”。乾隆年间知县忠琏说得更明白:“自鄫子受封,而后为兰陵,又为承县。春申君治之,齐、梁启焉”。他们都明确肯定枣庄市峄县即鄫子之后由春申君任命荀子所治的兰陵之地。有人认为,荀子墓和荀子宅在今临沂市兰陵镇,因此荀子是临沂的荀子,这种说法有违历史沿革,不符合历史事实。兰陵镇只是临沂市的一小部分,并不能说临沂就是古兰陵。荀子墓和荀子宅虽然在兰陵镇,但荀子祠却在枣庄市十里泉。而且兰陵镇与峄县毗邻,历史上常归属于峄县的疆域,且县治又在峄县城,因此,也不能说荀子因家临沂,只能说荀子“因家兰陵”,这个兰陵,就是峄县之旧疆,枣庄之旧疆。
      古兰陵人对荀子一直十分推崇,至清代更是推崇备至。如清代内阁中书王宝田在重修《峄县志》时就曾指出:峄县循吏,“汉时称最,然居民独奉祀荀卿,积二千年不衰,则大儒之效可睹矣。”再如,清代光禄大夫向言在重修荀子墓时也曾说道:“兰陵多善为学,盖以法荀卿。”由此可见荀子对兰陵后人影响之大。据《峄县志》记载,在清乾隆年间,知县张玉树为满足人们祭祀荀子的要求,也为纪念荀子,激励后人,而在峄县东北十里泉(今属枣庄市中区)建立了荀子祠堂。随着时势的推移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荀子今后在枣庄人心目中的地位必将日益提高。
      十里泉在过去又称许池泉,池内泉水喷涌,有大小泉十几个,池上有九曲桥,流水曲觞,茂林修竹,是著名的峄县八景之一,名为许池绿波。在当代,由于工业发展还不发达, 严重影响自然环境, 这里虽然还有池塘,而水源却被开采,已不见泉水之源,一通高大的“珍珠泉”石碑,斜躺在池塘一角,池塘周围已建满了破烂不堪的民居,荀子祠堂早已不见踪影。据这里的一位老人说,荀子祠堂建在十里泉的东北角,长约50多米,宽约30多米,至今其地基还隐约可见。
      荀子祠堂已不见踪影,但荀子文化犹存。兰陵镇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重修了荀子墓,并召开了荀子研讨会,今年,又在墓前修建了荀子亭,并在墓的四周修筑了围墙,充分表明了他们对荀子文化的重视。而令人心焦的是,枣庄何日能重修荀子祠堂?何日能让百姓有一个祭祀纪念荀子的殿堂呢?

上一篇:台儿庄
下一篇:台儿庄运河历史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