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指南 > 正文

山东有个孙美瑶--临城劫车案

2012-07-24 18:58:49   来源:辛亥革命网    
      1923年5月6日凌晨2点多,津浦铁路上一列火车正在急速行驶,车内大多数人已抵不住疲乏进入梦乡。行至山东沙沟、临城两站间的“弓”字形大漫弯处,火车减速行驶。突然,一声巨响,车体出轨,车头深深地扎进了刚拆除路轨的地面,整个车身倾斜着勉强保住。突如其来的震动,不但惊醒了人们,而且着实把人吓住了:外面一阵枪响,让他们亲历了一次好莱坞式劫车案。土匪们蜂拥上车,粗鲁训话,抢劫财物,绑架旅客。车上头等车厢大多是洋人,其中包括前北京总统府美国顾问安迪生,上海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笔鲍威尔,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妻妹;二三等车厢乘坐的多是中国人。土匪感兴趣的是这些洋人。被劫的二百多名乘客中,洋人就有二十多人。这一劫持案迅速上升为一起国际事件,外国列强纷纷借机发难。美国北京驻军要求直接行动,美国国防部长公然建议出兵中国。日本虽然并无侨民被掳,但日本报纸幸灾乐祸地鼓吹中国铁路应由国际联军共管。


    绑匪与“洋票”李·所罗门(右二)


     
      危机四伏的北洋政府因此事的发生更是雪上加霜。总统黎元洪急忙下令将“山东督军田中玉、省长熊炳琦着交陆军、内务两部议处,所有肇事地点文武官吏,均先行撤任听候查办,并责成该督军、省长迅将被虏人等先行设法救回,务令安全出险。”黎元洪担心的不是中国人的安危,而是车上洋人的死活。

      让堂堂国家总统如此惊慌失措的竟然是25岁的孙美瑶。孙家本是小康之家,因受土匪及官兵两方压迫,孙美瑶和长兄孙美珠铤而走险上抱犊崮聚众为匪,孙美珠为总司令。1922年7月,官军进剿孙匪,擒斩孙美珠。众人拥立其弟孙美瑶代兄职,山上的老当家则是孙的叔父孙桂芝。官军的长期围剿使得抱犊崮的形势越来越危急,崮顶缺水成为致命问题。为解重围,已出山的孙美瑶带领兄弟决定打劫列车,绑架洋人。

      劫车后,土匪两人押一人回到老巢抱犊崮,照着老当家孙桂枝的主意,先把四个外国女客释放,同时让她们向官方转达他们的意图:不要钱,只求招安,成为正规军队。5月15日,山东督军田中玉和省长熊炳琦亲自出马,和匪方在中兴煤矿公司进行第一次正式谈判。匪方提出几个条件:政府军解除包围,撤回原防;收编匪军为一旅,以孙美瑶为旅长;补充军火。官方除了第三条外都愿意接受,匪方则分三批释放外俘,外国人和邹县、滕县、峄县三县士绅则一同签字担保官方履行条约。第二天,双方准备签字时,不料匪方突然变卦,孙美瑶当着官方代表的面,扯碎委任令,并且致函田中玉,自称建国自治军总司令,否认官匪所签订的和平条件,宣称必须政府军完全撤退,并接济山中粮食。孙美瑶此次变卦是捏到了官方的软肋,这笔洋人在手的买卖还可以大捞一把!

      匪方进而提出更为苛刻的条件,官方拒不接受,谈判破裂。官方决定明剿暗抚,恫吓匪徒。这时徐海镇守使陈调元自告奋勇,上山谈判,并主动送去军服2000套。匪徒顺台阶而下,6月2日,孙美瑶随同陈调元下山,和官方签订和平条约。孙部匪军招安,官方点验发现,匪军实数3000人,有枪的不到1200人。匪窠中无论男女老幼,一律给予免死证,不愿入伍者,准其缴械遣散,个人财物携带回家。

      6月12日,最后一批洋人全部释放,第二日全部回到上海。一场轰动世界的劫车绑票案,从开始到结束,历时37天。

      轰动一时的临城劫车案虽然解决了,但外交交涉仍未结束。外交团分别于8月10日和10月4日两次照会北京外交部,纠缠于损失赔偿、铁路安全保障和惩办责任者三个问题,企图通过此事攫取更多的利益。中国政府据理力争:“临城劫车案不是由中国国内哪一个排外运动引起的,而是那个地区的武装不法分子的一次纯强盗行为。而且事件发生的地区实际上是个无人居住的地区,在这里,很难保证不发生此类偶然事件。”最后,中国政府不得不屈服让步,进行一定赔偿及处理负有责任的官员,就重新组建路警问题进行的答复是“有必要的话,会雇佣一些外国专家”。

      孙部军队接受招安后,编为山东新编旅,孙美瑶任旅长。此后,孙美瑶部多次参加山东剿匪行动。可是,肉刺终归是肉刺。12月,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在中兴煤矿公司摆下“鸿门宴”,将孙美瑶骗至席上,以“怙恶不悛”、“拒不遵命”等由,将其开枪打死,孙部也大都被缴械遣散。

     

    孙美瑶
     

      临城劫车案使得孙美瑶的名字家喻户晓,其行为得失暂且不论,劫车案所引起的外交争端却彰显北京政府对外卑躬屈膝的态势,使中国外交耻辱柱又添得深刻一笔!

上一篇:汉家儒宗叔孙通
下一篇:商王良弼仲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