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景点 > 正文

枣庄的古代石桥

2012-10-24 17:39:41   来源:枣庄晚报   
       中陈郝罗锅桥
      薛城区邹坞镇的中陈郝村,在古代桥梁众多,旧有“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砖瓦窑”之说,于今仍留存罗锅桥、峄阳桥、泰山桥、漫水桥等几座形式各异的古桥,为人们所使用。全长30米的罗锅桥,名清漳桥,桥面微微隆起, 高拱的造型便于船只过往,这和当地曾经发达的水上运输史是互为印证的。古老的蟠龙河从罗锅桥下流过,许由洗耳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远古的尧舜时代。中陈郝村北旧为瓷器产地,在河两岸发现了古窑遗址, 文物专家在此曾发掘出大量的古代瓷器和碎片。罗锅桥碑刻毁于“文革”期间,历代维修情况已不可考,最近的维修也已过去了近八十年。古老的石桥历尽沧桑而能岿然不动,很好地反映出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工艺水平。

      梨园西仓桥
      在薛城区梨园村有古桥一座,叫做西仓桥,当地人又称之为梨园古桥。该桥南北走向,长约60米,共有五孔,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东有分水墙,上有镇水石兽,为古桥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西仓桥南北走向,桥头各立石雕狮子一对,狮子形态逼真,精神抖擞,似在守望石桥,保一方平安。石狮刀法 简洁明快,线条古拙而又不失流畅,是古代石雕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西仓桥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滕县志·桥梁》中载:“东仓桥,西仓桥……居民时修,不备述。”西仓桥周围是平原开阔地带,南明河与蟠龙河交汇后流经过石桥,向西南 而行,投入微山湖的怀抱。在明清时期,西仓桥是连接滕县和临城驿的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始建年代不详,由于缺乏碑刻等实物资料,今人无法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长虹飞胜景,村老话河滨。”西仓桥已成为当地极具价值的文化形象,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山阴通济桥
      通济桥位于市中区光明街道东山阴村西,横跨小梁河之上,这是一座饱经风雨沧桑的单拱石桥。青年辞赋家韩邦亭《过通济桥》诗曰:“淡淡梁河水,涵清过野林。雕栏留瑞兽,密树隐灵禽。影动千秋事,桥通四海人。登临初怅望,万象似埃尘。”通济桥的石栏下雕刻有龙头,镶嵌于桥身。龙头栩栩如生,双目圆睁,张口朝向河水,作吸纳状,在桥畔绿树的映衬之下,显得 威严而神秘。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通济桥上的文字和图案已难以辨认。在桥北不远处有清代残碑一通,尚留有“重修”的字样,但其始建年代则已不可考,有待于相关专家、学者做进一步的考证。陶然诗社社员李海洋先生游览后感叹道:“沧桑通济望古今,车马喧喧惹旧痕。”青年诗人、篆刻家郑伟先生也饱含热情地创作了《过秦楼·通济桥》一词,并治印多 方咏唱通济桥,其词曰:“夜色如纱,月华同水,厌剪小灯如豆。竹轩影乱,花径香薄,正是暮春时候。无寐怅对溪桥,独弄幽琴,寄怀别后。望星河渐远,墟烟还杳,悴容消瘦。寻客路、倦眼凄迷,蓬头松散,把盏尽酣新酒。题诗更在,惊梦仍留,燕子去来依旧。飞絮徒增黯然,催老堤杨,凋伤洲柳。念都门帐饮,岂忘长亭伫久。”表达了自己怀古颂今的情怀。

      峄城孺子桥
      孺子桥在峄城西门外大沙河之上,桥体用青石筑成。《峄县志·桥梁》中说:“孺子桥,县西水上,始建无考,明弘治间知县许承芳重建,嘉靖时知县龚汝勤、陶汝弼,崇祯七年间知县乔仑先后修广之。”孺子桥全长90米,高2.6米,桥面宽6.8米,中部刻有分水兽。桥的西首原有碑刻数通,自上世纪70年代后不存。 桥墩刻鲤鱼15条,其中7条头向上,8条向下,盖取“七上八下”之意思,这和古人的象征性审美情趣是相符的。始建于元代的孺子桥,到明代弘治年间得以重修,时间已过去了近二百年,后代经历过多次维修。孺子桥处在“古峄八景”之一----“承水环烟”的核心区域,明代杨起凤曾赋诗以颂其美。
      孺子桥紧傍古峄县西门,是古时峄县通往临城驿官道的必经之地,上世纪70年代的著名电影《车轮滚滚》曾在此拍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来孺子桥附近为集市,桥头处常有艺人在此说书,当年着实是一大景观。惜前些年该桥被埋到地下,河道被填平,在石桥的原址处建起了金牛市场,孺子桥和“承水环烟”不复存矣。

      南园古桥
      南园古桥位于市中区齐村镇南园村西,文物部门定为清代建筑,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有专家据石桥的建筑风格分析,该桥的建设年代可能还要早许多。另据附近村民介绍,几十年前曾在桥东出土一 通有着“大清重修”字样的石碑,这也说明该桥的建设年代可能要早于清代。
      南园古桥造型古朴,全部由数吨重的青石砌成,这在古代没有吊装设备的情况下建成,实属不易。桥上有数 道很深很宽的车辙沟痕,由此也可见证该桥建设年代的久远。齐村镇在古代也是一座制瓷的大镇,要将烧制好的瓷器及时运出,肯定需要交通先行,该桥的建设应该与此有关。

      陶庄鲁封桥
      鲁封桥位于薛城区陶庄镇鲁桥村西的薛河南支流上,青石结构,全长近百米,宽4.2米,高约5米。桥两边有石栏板,桥面石板上有着很深的车辙,可见该桥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目前该桥仍被使用。
      鲁封桥据说和千山头道士刘玄阳成仙的故事有关。据说明代道士刘玄阳爱教爱国,心系百姓,但死后被歹人所诬陷。兖州府鲁王奉旨前来查访审理此事,开棺后刘玄阳羽化成仙,随风而去,鲁王遂封刘玄阳为“神仙”。后为方便当 地百姓到千山头烧香求神以及生产生活,鲁王拨银子并号召当地人捐资,修建了这座“鲁封桥”。因为这一代土地肥沃,在桥的东头住户逐渐增多,形成了大的村庄,称为“鲁封桥村”,后简称为“鲁桥”。

      邳庄涛沟桥
      据孙桂俭主编的《枣庄古代史纲》一书介绍:“涛沟桥又名桃花桥,始建于道光年间,位于今台儿庄区邳庄镇涛沟桥村东,与江苏省邳州市接壤。涛沟桥全长177米,桥面宽4.5米,桥的中央有两头石雕水兽,兽头伸向上 游,兽尾伸向下游,首尾各伸出桥0.6米,两兽相距6.6米。全桥26孔,22个桥墩,该石桥宏伟壮观,堪称古代石桥的精品。”
      涛沟桥在古代是连接山东江苏两省的纽带,极大的方便了两岸人民的生活,但每遇大 水,这座石桥就成了一座漫水桥,车辆行人无法通行。现在,一座现代化高标准的水泥大桥早已矗立在涛沟桥的南面和石桥遥相呼应,涛沟桥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人们再也不会被河水所困。

      沧浪渊石拱桥
      山亭区凫城乡的沧浪渊桥是一座单孔石桥,修建年代无从考证。桥上石缝中长出一棵参天大树,堪称奇观。每年的沧浪渊庙会,多有游人流连驻足于此。桥下有泉水缓缓流过,流向下游的沧浪渊。青年辞赋家、鲁南辞赋协会主席韩邦亭在《沧浪渊赋》中写道:“汇长源于远岫,磨画镜而云翔。斯水可资吟咏,可润农桑。护迎人之绿树,凝照眼之朱光。于是临古柏,过山房。不见其底,莫睹其长。势幽深而草盛,波潋滟而风凉。其深也,则为鱼虾藏迹之奥所;其远也,则有花木扬葩之幽芳。闲集万壑之清音,方能去秽;静纳千秋之秀色,在乎随常。是故万象荣滋,不出天造;一溪宛转,未若心忙。”将沧浪渊的美景描绘的清幽绝美。
      “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漫步在古代石桥之上,吟诵着前人优美的诗句,令人不禁浮想联翩。古人在自己的生产生活中,凭借着超凡的智慧创造出这么多的桥梁艺术精品,也许他们不会想到,这些桥梁会成为后人赞叹不已的杰作。人们面对青石顶礼之时,也会虔诚地向那些无名的民间艺术巨匠们致敬。

上一篇:清华阁
下一篇:千年古台晒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