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景点 > 正文

天柱山麓贞修庵

2012-10-22 10:36:32   来源:鲁南在线   
    栩栩如生的雕龙柱

      在峄城区吴林街道办事处的天柱山村,因村西有天柱山而得名。天柱山,又称葛峄山,峄城之名即由葛峄而来。此山位于峄城东南十五里,山虽小而秀,四周峭绝,平地崛起,屹然独处,不与群峰为伍,因而被世人誉为“峄县之望山”。山下有一小村庄天柱山村,现如今,村内仍保存有两处文化古迹——贞修庵与大佛寺。

      贞修庵的美丽传说

      贞修庵的庄严已不复存在,原本经历战乱,年久失修的贞修庵在1992年又遭遇了一场大火,如今一派凄凉景象。大殿仅剩下岌岌可危的东西山墙、三棵浮雕盘龙柱及三棵八棱柱,盘龙柱上的浮雕二龙戏珠,吞云吐雾,一派生气,凤凰展翅依然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其图案构思之巧妙,雕刻工艺之精湛,堪与孔庙大成殿之盘龙柱媲美。
      相传这些柱子是在修建贞修庵时从孔府运来的。大殿前的钟楼被烧毁,鼓楼还幸存,但已残破不堪,上下两层,青砖青瓦,楼顶已坍塌一半,上面长满了野草,现已被一户农家围入自家院墙内。在大殿前面的青石、碎瓦中,有浮雕龙碑的半截碑帽,上面依稀可辨“圣旨”二字,在龙碑的东侧,还有半截的龟驮碑座,龟的头部已被砸掉。
      关于贞修庵何时、何人所建,说法不一。据《峄县志》记载,天柱山下有一位孔善人,乐善好施。他有一女儿,聪明伶俐,听读佛经后即能理解大意。到了始嫁的年龄,而誓不嫁人,一心向佛,于是削发为尼,法号“性训”。居茅屋上香诵经,种地化缘,早晚操劳。尽数十年积蓄,先后创建了大殿、千佛阁、庵院。由于其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庵里香火旺盛,成为鲁南名刹。
      许多村民听上辈老人代代相传下来的却又是另一种说法,据说唐朝时期,孔子孔府的孔女,从孔府远嫁至南方,大概到峄城天柱山时,突然传来男方病逝的消息,无奈之下,留在此地。同行的其兄也同留在此,并在村西北的山上修建了大佛寺,山下修建了贞修庵,兄妹俩一同出家修行。相传,修建大佛寺与贞修庵是由唐朝开国大将胡敬德作监工。贞修庵住持孔善人,乐善好施,深得村人的崇敬。
      当时的贞修庵占地40余亩,庵院由方砖砌成,高3米多。门楼三间,二层,高9米,墙基为青石,墙体为青砖。院内苍松翠柏,绿荫遮天。两侧石碑林立,其中有明崇祯、清顺治敕勒龙碑二块。钟楼内悬大钟,声传数里;鼓楼内一鼓如碾,擂之响如雪鸣。三间大殿飞檐彩拱,殿内10棵石柱,前两棵高约4米,进径约0.6米,浮雕凤凰2只,展翅腾飞,二龙戏珠惟妙惟肖,后两棵高约6米,直径约0.8米,浮雕除二龙戏珠又有八龙盘柱,工艺精湛,形态逼真。其余有4棵八棱石柱,2棵四棱石柱。殿内供奉观音大士,文殊、普贤菩萨及侍童塑像。大殿东北角一座八角首阁楼,供尼姑住宿。解放后,贞修庵仍居住着三四位尼姑,到了1995年还有一位尼姑,名圆理,当时贞修庵只剩下大殿,无法住人,村里便在天柱山南盖了一间草房让其居住,直至其去世。
    至今村中仍流传着贞修庵住持孔善人的神奇传说。相传有一年,孔善人种了二三亩谷子,即将收成时,一群无赖趁夜色去庵中偷盗,正当他们往家挑谷子时,突然起了大雾,看不清道路,盗贼们就把谷子藏匿起来。第二天雾散天晴,贞修庵的徒弟们发现,被盗贼偷走的谷子竟放在院子里。原来,是大雾让盗贼们迷失了方向,把贞修庵的院子当作藏匿谷子的地点。

      天柱山上曾有“小浮图丈余”

      《峄县志》对天柱山多有描写,并载有明万历年间,兵部右侍郎贾三近的《重修天柱山佛母塔文笔峰记》。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侧名”。天柱山虽小,但因山上有佛母塔而闻名,据传此塔始建于唐代。贾三代之父贾梦龙以此山为号,人称“柱山翁”,他曾于万历二十年主持重修此塔。在《明史》中,天柱山是古峄县惟一被选载的一座山。此佛母塔非同一般,贾三近称山上“有小浮图丈余”即指此塔(浮图也是寺塔的别名,佛家称埋藏高僧遗骨的建筑物为浮图)。沿贞修庵遗址至西北山顶,到处可见残壁断垣,断石碎砖,这就是《峄县志》中所记载的明代香火旺盛的大佛寺、佛母塔遗址。在碎石中,有一口古井,井中有水,据说四季不涸。井边有块残缺不全的石碑,碑文字体为行楷,由于长久风吹日晒,字迹已模糊不清,仔细辩认,仅仅认出了“唐元年”几个字,据介绍,这块石碑被断为三块,其中一声可能沉入井中,另一块不知去向。在山顶的南部,有一处约20平方米的平台,用大块的青石砌垒而成,像似大佛寺的庭院。
      据《峄县志》记载,大佛寺创建于元泰定年间(1324-1328年),佛母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修,后毁于战乱。大佛寺坐北朝南,三间大殿,殿高约9米,占地80平方米,砖木结构,单层彩绘重檐,脊顶饰二龙戏珠。殿内供奉佛母和十八罗汉塑像。殿前左侧有一“碑上柏”,因一棵老柏树倾斜压在碑上而得名。院内有东西廊房,东廊房设有各种古铜玉器,西廊房多挂名人字画。大殿后为赏月阁,两层,四棵八角石柱,上层为休息赏月悠闲之处。大佛寺东北角有一塔,九层砖木结构,世人曰佛母塔。周围的村民每年逢三月初三这一天,纷纷到佛母塔前祭祝膜拜,以驱逐不详,祈盼永世安宁。
      天柱山突兀而起,山上怪石嶙峋。极目远眺,绿色的田园,郁郁葱葱,嫩绿的柳枝映入眼帘,使人心矿神怡。贞修庵与大佛寺、佛母塔原有的庄严与壮观已不复存在,仅余青石、砖块、碎瓦、断壁,令人慨叹。惟幸存的浮雕盘龙柱、碑刻、古井,尚可证明它们曾有过的兴旺和神圣。

上一篇:贞修庵遗址
下一篇:古峄县八景